目前分類:太極經典 (45)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習拳箴言          董英傑

依規矩。熟規矩。化規矩。神規矩。不離規矩。初習要慢。逐漸要勻。極熟後。從心所欲。動靜虛實。陰陽開合。各種神氣姿態要表現出。圓中有方。方中求圓。動若斷而意實未斷也。靈動神妙。造極登峰。習拳至此。不可思議矣。

蔡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十三勢行功心解或歌訣    楊澄甫注釋

以心行氣,務令沉著,乃能收斂入骨。  

蔡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太極拳起步修煉要求人們全身放鬆,內心清靜,以柔軟的姿勢去原有的拙勁、蠻力。通過這個“柔”的手段“無欲以觀其妙”(老子言),太極拳以“無欲”的方式,求它的最高境界,其實人間萬象也是如此。
    你要得到一樣最好的東西,第一步必須在思想上把它看淡,不要老是去想一定要得到它。如果這樣做,結果往往會事與願違。《九陰真經》的神奇功夫引得各門、各派的武林人士明爭暗鬥,為之血灑殺場,鬥得天昏地暗,遍地屍首橫飛,到頭來,還是落到沒有想得到它的郭靖手中,多麼有嘲笑味的故事,卻寓示著“無為而無所不為”的道理。

蔡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蔡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老子曰:“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先也。水之勝剛也,弱之勝強也,天下莫弗知也,而莫之能行也”。《老子☉第80章》。(是太極拳的特點)。

老子曰:“故善為士者不武,善戰者不怒,善勝敵者弗與”《老子☉第70章》。(是太極拳的武德和技巧)。

蔡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       虛靈頂勁 

頂勁者,頭容正直,神貫於頂也。不可用力,用力則項強,氣血不能流通,須有虛靈自然之意。非有虛靈頂勁,則精神不能提起也。

蔡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虛靈頂勁:頂勁者,頭容正直,神貫于頂也。不可用力,用力則項強,氣血不能通。須有虛靈自然之意,非有虛靈頂勁,則精神不能提起也。

含胸拔背:含胸者,胸略內涵,使氣沉于丹田也。胸忌挺出,挺出氣挪胸際,上重下輕,腳根易于浮起。拔背者,氣貼于背也,能含胸則自能拔背,能拔背則能力由脊發,所向無敵也。

蔡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蔡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古典拳論是太極拳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研習太極拳不能不涉及這方面。古典拳論中有許多光耀武壇的名篇,也是中國文化寶庫中的精品佳作。古典太極拳論所闡述的是關於太極拳練習的綜合性原則、方法,是指導太極拳練習的綱要,也是太極拳健身的實踐性依據。本篇從養生角度解析古典拳論,只是立體化認識古典拳論的一個視角,不包括其他方面如技擊等的分析範圍,但古典拳論的涵義及實踐指導意義不僅僅在於養生一個方面。這需要廣大太極拳研習者加以深刻體會。本文只是提示一種理解的方式。文中解析綜合了多位太極拳專家的研究成果,在此表示感謝。


蔡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楊氏太極拳有別於陳氏太極拳,較能供非練武人士或年邁人士作強身健體之效,故是太極拳成為最廣泛流傳的一個流派,它有三盤四架之分,人們可依據自身條件進行選擇。


蔡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楊豔


蔡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十三字:掤、捋、擠、按、采、挒、肘、靠、進、退、顧、盼、定。


蔡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太極拳論》是太極拳的指導性理論。其詞簡意奧、蘊蓄不盡。曆世傳抄輾轉,異文時見,亟須校勘,並詳加注釋。茲匯諸家注釋,不敢言集其大成。蓋取精粹,去不當,問附己見,容或有得,其功皆在前賢,若存舛誤,其咎則在愚也。原文按《太極拳體用全書》,並以諸本校訂。


蔡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蔡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太極拳論


蔡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太極心法(三)


蔡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太極心法(二)


蔡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太極心法(一)


蔡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太極拳發展至今天,在國際國內的影響越來越大,習練太極拳的人越來越多。隨著太極拳運動熱潮的興起,遇到或提出一些相應需要解決的問題。有的是歷來就有的老問題,綿軟 拳能不能打人;有的是新時代特點的新問題,以拳謀私、以拳騙錢;見利忘義,謬、歪、邪訣氾濫。一方面,對太極拳理法缺乏系統學習和硑究,難以掌握連綿不斷,以揉克剛的基本特點。因此,對太極拳技擊和養生產生一些疑慮;應運而生出種種答觺或糾偏,多數不夠全面,不能滿足需要。另一方面,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有一些打著太極拳的旗號辦學辦班,為了羸利而粉飾門面,自我吹虛。往往不是曲解就是誇大太極拳的特點和作用。使本來純靜潔身的太極拳,也粘染上銅臭氣味。再則,客觀上由於太極拳不是統一的版本或教才,也很容易出現眾說粉紜的局面。因此,迠議國家體育局及武協,儘快編寫具有權威性的太極拳教學大綱,統領和指導太極拳運動的健康發展。在此之前,冒昧而隨意地根椐本人粗淺認識,提出點不成熟的看法和體會。


蔡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太極拳,早期曾稱為“長拳”、“棉圈”、“十三勢”、“軟手”。清朝乾隆年間,山西人王宗嶽著《太極拳論》,才確定了太極拳的名稱。關於太極拳的起源與創始人,眾說紛紜,大致有唐朝許宣平,宋朝張三峰,明朝張三豐,清朝陳王廷和王宗嶽五種說法。雖然張三豐和王宗嶽分別都著有《太極拳論》。但現在多數拳家認為現傳各式太極拳源出陳式太極拳,而主張陳王廷創拳之說。總的來說,太極拳的來源是綜合吸收了明代名家拳法,特別是吸取了戚繼光的三十二勢長拳,並結合了古代導引、吐納氣功之術和中醫經絡學說,以及古代陰陽五行學說,以道教、太極八卦等理論為太極拳的哲學基礎,使太極拳蘊含著豐富的中國傳統道家思想和傳統養生思想。在太極拳長期的發展過程中,演變出了許多流派,有陳式太極拳、楊式太極拳、孫式太極拳、吳式太極拳、武式太極拳等五大派系。從太極拳理論著作方面看,目前所能見到的如《陳志進先生論太極拳之品格和功用》《孫祿堂先生太極拳學論》《向愷然先生練太極拳之經驗》《胡朴安先生論太極拳在體育上的價值》,大部分都是論述太極拳的技擊價值,體育價值,醫療價值等。本文側重對太極拳的文化底蘊的挖掘,並且認為它具有載道通道的價值和養生價值。


蔡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