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楊福魁(1799—1872),字露禪,河北廣平府永年縣人,世居縣之南關,以務農為生,空閒時為城內西大街雜糧攤幫工。有一日,一惡霸至街鄰泰和堂藥鋪尋釁生事,仗勢欺負掌櫃是外地人,強予以低價買珍貴藥材,以致發生爭執動武,惡霸來勢兇狠,只見掌櫃略一舉手,其人已跌至對街。露禪目睹此景,甚為驚奇,心知掌櫃必精武功,心中十分羡慕。他日,趁閒談中探問掌櫃所練是何種拳法,並表示願意拜師求學,因露禪年少時曾習少林拳,自認為不能達到掌櫃的武藝境界。掌櫃開始推託,對自己所習拳法諱莫如深,不願講。後來感于露禪求學的誠意,告訴他自己所習為綿拳,又稱太極拳。並對露禪說:我的工夫不足為你老師,我的家鄉河南陳家溝,習太極拳者甚眾,而陳長興的太極拳,是海內泰斗。陳平時立身中正,不倚不靠,氣勢偉岸,時人稱為牌位先生。我可介紹前往,倘許名列門牆,成為他的徒弟,將來必有成就。露禪大喜,遂至陳家溝拜陳長興為師。


    


    當時,從陳長興習拳者,皆陳氏族人,異姓者只有露禪和其同鄉李伯魁二人而已。所以,陳姓族人都歧視他們。當時露禪年方壯年,朝夕苦練,寒暑無間,六年後回到永年縣,以為有所成就了。


    


    永年縣本來也是武術之鄉,習武者頗多。鄉中精拳技者開玩笑說:老露今天從遠方辦得好貨(意謂從陳家溝學太極拳)回來了,我們要見識見識。比武中,露禪輸了,乃發憤再至陳家溝。


    


    一天晚上,露禪從睡夢中醒來,聽見隔院有哼哈之聲,遂起來越牆過去,見有幾間很寬敞的房子,哼哈之聲是從屋裏發出的。於是就在破牆縫中偷視。見其師陳長興正在教眾徒弟太極拳的發放之術,口講指授都是拳中的精義,大為驚奇。從此每夜都去偷看,然後與李伯魁互相結納,悉心研究,功夫大進。


    


    六年後,露禪又回到永年縣。時值新年,鄉中人又想試其功夫,趁賀年相互作揖行禮的時候,突然攻擊露禪。但剛剛才一接觸,其人已經仰面後跌,起來大笑說:老露今天果然辦了好貨回來了。


    


    永年縣有一個有名望的人家武氏,是有功名的人。因與陳家溝有親戚關係,武藝造詣很深,聽見露禪從陳家溝又回來了,而且武功大進,於是相約一試。比武中二人功力悉敵,露禪拿出全部本事,始終無法獲勝。露禪因此悟出雖然從師十餘年,力求上進,但未能深入堂奧,得到太極的精髓。雖再度發憤三到陳家溝。


    


    舊時代的武師教徒,往往要保留一手,陳長興也不例外。但是,精誠所至,金石為開。陳長興鑒於露禪執禮之恭順,求進之誠懇,習拳之刻苦勤奮,當然也不能無動於衷。有一天,陳長興命露禪與眾師兄弟比手,楊露禪戰勝了所有的人。陳長興驚歎露禪為天才。於是集合陳氏的族人告訴他們:露禪師我愈十年,去而複至者三次,其專心一志,勤學苦練之精神毅力,非你們所能及。我的功夫,本想傳給你們而你們不能得,不給露禪而露禪已經得到了。遂盡其所有授其密術。但陳長興猶恐露禪立志勿堅,常以倨傲無理的態度對待他、考驗他。但是露禪越久越恭敬。正是這種尊師重道的品格,才能盡得其師秘傳。


    


    如此又過了兩年多,陳長興對露禪說:你可以回去了,你現在的武藝,已經可以無敵於當世。露禪拜別老師回來後,把太極拳傳給家鄉的人,從學者甚眾。當時稱楊拳為化拳,或稱綿拳,以其動作綿軟而又能化解對方來力。露禪後來到了北京,果然以神拳楊無敵之號,傾動一時,享譽武林。楊露蟬到北京後,清代王公貝勒等從其學拳者很多,被認命為旗營武術教師。楊性剛強,無論何門何派,都喜歡與人比試。他平時身負一小花槍及一小包裹,遍游華北諸省,凡所到之處,聽到有藝高者,則去拜訪並與之較量。即使有人自認不敵,亦必強與之較,但並不傷人。因他武藝高超,所向無敵,世稱"楊無敵"。惟楊露禪與八卦宗師董海川較藝不分勝負,結為好友。


    


    楊露禪在永年時,曾與人在城牆上相鬥,對手不敵,直退到城牆邊緣,站立不穩,身體隨勢後傾,即將墜落,在此千鈞一髮之際,楊忽於二三丈外,陡躍而前,攀握其足,挽救了對方,使其免於墜牆而亡。楊善用槍桿,面對輕小之物,用杆一沾便可沾起,毫無閃失。他救火則用杆頭撥牆,使火不致蔓延。他還能在馬上不用弓弦,只用手指投箭,百發百中,實乃絕技。


    


    有一天正在下雨,楊坐在屋裏,看見一人捧銅盆從外面進來,走到臺階前門簾還沒揭,腳下踩著苔痕一滑,將要摔倒,楊一躍而出,一手揭門簾,一手扶那人手臂,竟然人未摔倒,水也一滴未撤。他功力之神異,由小見大,由此可見一斑。


    


    又有一天,楊在河畔垂釣,有兩位外家名拳師碰巧路過此地,走在楊背後,因為平時懾於其名,不敢當面與楊較量。見楊正在垂釣,以為有機可乘,想從楊身後推其背,將他推入水中,損壞其名聲。於是兩人相約躡足而前,從楊身後左右側,同時快速上前偷襲,楊早已察覺有人暗算,當兩人手猛推擊時,突然含胸拔背,站成高探馬式,只見他背一隆,頭一叩,兩人竟同時被擲入河中,楊怒斥兩人:今日便宜了你們,要是在岸上將再加一手。兩人聞言愴惶泅水而逃。


    


    楊到京師北京時,有一位名拳師,嫉妒楊無敵之名,主動提出與楊交手,開始楊拒絕,來人以為楊害怕,更直意請戰,楊推辭不下,只好答應了。他聲言:君堅決要求交手較量,可請君先擊我三拳。拳師聽後大喜,於是起拳猛擊楊腹部。楊笑聲未落,來人已被發出三丈以外。


    


    當時,京師有一富豪張家,延請武術教師教其兒子。請代晚期的風氣,富豪人家多喜歡結交官場,又必定叫子弟習舉子業,走做官的路,或練武藝,以期抬高身價,光耀門楣。


    


    楊露禪被遠房親戚武汝清推薦給張家,武汝清是清道光進士,當時任刑部員外郎。在北京城裏,楊露禪先是隨武汝清到富豪張某的公館作客。張某綽號小鋪張,先開小店,後暴發致富。張公館是官紳富豪尋歡作樂的場所,那裏還雇有武術教師數人,教一班富家子弟學武練拳。在初次會面的宴席上,小鋪張見楊露禪體格不魁梧,文質彬彬類文士,心中很輕視他,把楊露禪排在一班彪形大漢的武師之後。席間,小鋪張問道:楊先生,你的綿拳亦能擊人否?”露禪性格朴厚耿直,見其有怠慢輕視之意,正色道:太極拳惟有鐵石人不擊,凡是血肉之軀,無不可當!主人因請與三位教師一較身手。露禪欣然答應。於是,在座的人一同來至庭前院中。


    


     張家所請教師,皆是京中有名的武師,當時都躍躍欲試。露禪先告訴他們說:既然是比武,請不要給我留情,用盡你們的全力攻我要害,死傷都不怪你們,都是我甘願的。一大漢首起直撲,勢若餓虎,疾如鷹隼。露禪俟其至而舉手揮之,其人遽跌出數丈,頭破血流;其餘二人一起上前,略一接觸,立即敗北。主人大驚,愧汗不勝,馬上吩咐重新用銀器擺酒席,要請楊露禪坐上首。但是,露禪見其前踞後恭之醜態,很鄙視張的為人,席終後,堅辭不就而去。 


 


  楊露禪在張家比武一事傳開以後,不斷有人慕名而來要與他比試較量,但都敗在他的手下。於是,在北京城內只要一提起楊露禪,人們都稱他為楊無敵。後來,武汝清介紹了不少王孫公子隨楊露禪學習太極拳,使太極拳這一拳種在北京城內廣為流傳,而當時官宦人家也以能請到楊露禪為榮。就這樣,楊露禪帶著他的兩個兒子楊班侯(1837—1892)和楊健侯(1839—1917),長期住在端王府中教拳,直到晚年才回到家鄉。


 


  楊班侯是楊露禪的第二個兒子,自幼即隨父學武,練就一身好功夫。他雖然脾氣急躁,但性格剛直不阿。有一次,北京來了個打過七省擂臺、人稱萬斤力的拳師,聲稱要與楊露禪比個高低。楊家父子得知這個消息後,楊露禪認為對此人不必理睬,而楊班侯卻對父親說:我們開的店裏有貨,人家來買,你怎麼能不賣呢(意即我們有的是真功夫,怎麼不能和別人較量呢)?”於是楊班侯一人去與萬斤力約定在西四牌樓比試功夫,並立下生死文書。到了那天,萬斤力以其發達的肌肉贏得了觀眾的喝彩,同時人們也為書生一樣瘦小的楊班侯擔憂。比賽開始時,只見萬斤力揮拳撲來,楊班侯閃身躲開,但當萬斤力再次進擊向楊班侯面部襲來時,只聽楊班侯一聲大喊,大家還沒看清,萬斤力已被踢出數丈外。當人們還在讚歎不已時,楊班侯已從容不迫地回端王府了。


 


  楊露禪的第三個兒子楊健侯,拳術剛柔並濟,特別善於使巧勁,對刀、劍和槍等也極為精通。他性格溫和,在比賽和練武時對任何人都不輕視,所以每次比賽都能取勝。


 


  楊家的第三代學武者有楊班侯的兒子楊淩霄,宇兆鵬。他先跟楊班侯的徒弟陳秀峰學藝。後來又隨堂兄楊澄甫學拳,而後在浙江紹興和廣西等地教拳。楊健侯的長子楊兆熊,宇少侯,自幼學拳,以散手為最優,動作迅速,拳架沉著,一生堅持鍛煉。而楊健侯的第三個兒子楊兆清,號澄甫,聰敏過人,深得父親楊健侯的親授,藝精技高,終於成為楊式太極拳的一代宗師。


 


  楊澄甫(1883—1936)在父親的教誨下,一直在北京埋頭學藝,直到楊健侯逝世後,他才應邀南下,先後在武漢、南京等地教拳。1928年,他應張之江邀請在南京任教於中央國術館,後來又應張靜江邀請到杭州任浙江省國術館教務長。楊澄甫1930年定居上海,出版了《太極拳體用全書>1932年又應陳濟棠和李宗仁之邀去廣州教拳,兩年後才回到上海。


 


  楊澄甫在杭州任浙江省國術館教務長時,館中有一位練太極拳的拳師高守吾,他一貫輕視楊家太極拳,經常對楊澄甫出言不遜。楊澄甫終忍無可忍,與高守吾爭執口角,高守吾持長槍要與楊澄甫較量,楊澄甫執長槍只輕輕一扣,高守吾的槍即脫手而出飛落在地上。高守吾一見傻了眼,頓時羞愧得無地自容。


 


  楊澄甫性情溫和,拳術綿裏藏針、剛柔相濟,具有放得開、收得攏,舒展大方的特點,所以為許多人欣賞和仿效。


 


  楊露禪雖然是陳長興的傳人,但他並不墨守成規,又在陳式老架太極拳的基礎上作了發展,使之更合理化、大眾化,老少皆宜,人人都能練習,當時人稱楊式太極拳。楊式太極拳經過楊露禪及其子兩代人的不斷切磋、改進,直到孫子楊澄甫的手裏才正式定譜,形成了拳架舒展簡潔、結構嚴謹、身法中正、動作和順、輕靈沉著兼而有之的楊式太極拳。


 


  也正是由於楊家三代人的努力,太極拳這一傳統的拳種才得到推廣、發展和廣泛流傳。並使太極拳有了豐富多彩的流派:楊露禪傳武汝清胞弟武禹襄,創編了武式太極拳;武禹襄傳外甥李亦佘再傳郝為真,又創郝式太極拳;郝為真又傳孫祿堂,創孫式太極拳;楊班侯傳全佑,全佑又傳其子吳鑒泉,創吳式太極拳。楊式太極拳形成於19世紀中葉(清道光年間),至今不過150年左右,但楊式太極拳已在世界各地廣泛流傳,成為億萬人民強身健體的好方法。


 


本文來源於:http://www.cn-boxing.com/info/info_4104.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蔡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