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拳論是太極拳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研習太極拳不能不涉及這方面。古典拳論中有許多光耀武壇的名篇,也是中國文化寶庫中的精品佳作。古典太極拳論所闡述的是關於太極拳練習的綜合性原則、方法,是指導太極拳練習的綱要,也是太極拳健身的實踐性依據。本篇從養生角度解析古典拳論,只是立體化認識古典拳論的一個視角,不包括其他方面如技擊等的分析範圍,但古典拳論的涵義及實踐指導意義不僅僅在於養生一個方面。這需要廣大太極拳研習者加以深刻體會。本文只是提示一種理解的方式。文中解析綜合了多位太極拳專家的研究成果,在此表示感謝。


 


         【原文】


         “太極者,無極而生,陰陽之母也(王宗嶽《太極拳論》)


 


         【解析】


         這是太極拳論開宗明義解釋太極的含義,以及太極拳名的由來。練太極拳不可不知太極,這裏說明了把握太極拳健身的兩大要點,一是整體觀,二是平衡和諧。無極就是一個整體的概念。中國哲學認為,無極乃天地之始,也是人體之始,是人的嬰兒狀態,練太極拳就是返璞歸真,去雜念,健身心。太極拳開始練習時,很多老師要求學員練無極樁,就是體驗無極的狀態,還沒有分陰陽的狀態,體驗人體內外的完整性。哪里有矛盾?哪里有病痛?這叫靜查。由無極太極,分了陰陽,有了陰陽,就有了矛盾,一陰一陽之謂道,太極拳就是解決、處理、平衡、和諧人體各種陰陽矛盾的一門健康學問。所以太極拳健身的關鍵也在於把握運動中的陰陽要素,比如收放、開合、進退、內外、快慢、攻防等,依照科學規律來鍛煉,就會取得良好效果。在理解古典拳論中還要注意避免一點,就是不要陷入唯心主義之中,很多拳論是借哲學語言講明拳理,也不能一味機械地從字面理解。


 


         【原文】


         “動之則分,靜之則合。無過不及,隨曲就伸”(王宗嶽《太極拳論》)


         太極拳把人體比作太極,身體一動,就分了陰陽,身體一靜,陰陽則合,收式時有的套路叫作合太極。在打拳過程中,也要動中有靜,就是陰陽即使分開時,也要時時處處有相合之意,有合的趨勢,這樣才平衡。是動態的平衡。所以在練拳中,不管動作如何開展,不能散,中醫養生上也叫抱元守一。不散的一個方法就是不能過,運動中的各種陰陽元素不能過,也不能懈,不能,這就是無過不及,守。身體中正,意念中和。隨曲就伸就是順應人體的自然規律,規律就像事先建好的管道,水要順管道流。


 


         【原文】


         “雖變化萬端,而理為一貫。”(王宗嶽《太極拳論》)


 


         【解析】


         太極拳的道理其實很簡單,不要神秘化,不要複雜化。不管是哪種流派的太極拳,也不管是太極拳套路中的哪個動作,在運動路線、勁力等方面有很多不同,那只是方法問題,在根本道理上是一致的,就是理為一貫,就是平衡和諧的原理,要圍繞整體和諧、陰陽平衡的原則。就是要全面實現生理和心理的平衡和諧、上下內外的平衡和諧。如果偏重於哪一個方面,太極拳的鍛煉都是不完整的。


 


         【原文】


         “由著熟而漸悟懂勁,由懂勁而階及神明。然非用力之久,不能豁然貫通焉。”(王宗嶽《太極拳論》)


 


         【解析】


         “神明就是一種自然符合規律的狀態,對規律的自然體察和調節糾正以便符合的一種水準。怎麼才能達到?先練法,要反復練習,熟能生巧,一開始先走架,練好外形動作。外形準確了,逐漸體會內,要內勁,就是漸悟,不要急。劃動作時跟你平時做其他體力活動還區別不大,等你感覺到了,就不同了,就算入了太極拳的軌道了。太極拳的勁有很多種,要逐一體會。把都掌握了,能自如運用的時候,再打太極拳動作,對與不對,你自己就能感覺出來,不符合太極拳勁力標準的就是不對,這就是所謂的神明了,這個道理其實很簡單。要達到就要先老老實實守規矩,依照要領練動作,長期地練,功夫下到才能成,所以說不是用力也就是用功長久,不能豁然貫通。豁然貫通是最後的結果,用力是過程。練太極拳不是說誰如何聰明,少練一些就能功夫更深。太極拳需要體悟,但是在練到一定數量的基礎上,才能感受深刻。相反,任何人通過一定的練習都能掌握太極拳。它又是一項很簡易的運動。


 


         【原文】


         “虛靈頂勁,氣沉丹田。不偏不倚,忽隱忽現。”(王宗嶽《太極拳論》)


 


         【解析】


         這是講身法要領。氣順,需上下貫通,頭頂百會有向上領起之意,但又不能死頂,造成氣血上湧。所以要,要虛虛領起,這樣精神就提起來了。腳下松下去,上下有了挺拔的感覺,還很端正。中間氣沉丹田。這樣上、中、下三位一體。動起來也要保持這種狀態,不能前仰後合,左晃右搖,變化上虛實分明,勁力運轉流暢。形成一種有規矩的靈活動態。


         【原文】


         “立如平准,活似車輪。偏沉則隨,雙重則滯。每見數年純功,不能運化者,率皆自為人制,雙重之病未悟耳。”(王宗嶽《太極拳論》)


 


         【解析】


         雙重是太極拳中反復強調要避免的一個,對於雙重許多人有不同的解釋,大體上有兩種基本的含義。一是指自己練拳時陰陽不分,虛實不清;二是指與人推手、交手時以蠻力硬抗,不知引進落空,不知 四兩 撥千斤。雙重有什麼危害?虛實不清、與人硬頂,就懂不了太極拳的勁,就不能去僵化柔,克服不掉自己身上的緊張點,意氣轉換不靈,難以神清氣爽,達不到養生的效果。所以練太極拳時輕靈婉轉很重要,要做到輕靈就需要立身中正,如天平一般穩定,平衡,婉轉要像車輪一樣圓活。


 


         【原文】


         “提頂吊襠心中懸,松肩沉肘氣丹田。裹襠護肫須下勢,涵胸拔背落自然。”(武禹襄《身法八要》)


 


         【解析】


         這段話言簡意賅,講述了太極拳的一些主要要領,幾乎反復被各種太極拳研究論文引用,全面論述了太極拳身法中的細節。頭部既要正直向上,又不能使勁頂,體會字,仿佛上面有線吊著,而且一直吊到襠部,上下一線,又直,又松。只做到松肩沉肘才能氣沉丹田,肩不能聳,不能端,肩和肘的關節都是鬆開、展開的,這樣胸部不憋。太極拳練拳中的肩部毛病也有人比喻為寒肩,就像感覺寒冷一樣,縮起肩來。裹襠是保持襠部的開圓,襠部開圓了,行步就容易分清虛實,也使人體中、下部氣脈貫通。肫zhun 是鳥類的胃,這裏代指人體胸腹部位,沉身靜氣對人體內臟有溫養作用。胸略內涵,但不可硬挺,還是個虛和松的問題。脊背要自然挺拔,胸含,背不拔就會窩住,背一拔,身形就展開了。概括理解身法八要,就勾畫出了太極拳的整體形象。各部分要領說法有別,要領則是一致的;各部分是相互關聯的,每部分的要領是自然合成的,一個地方出問題,其他地方也很難做好。


 


         【原文】


         “擎起彼身借彼力,引到身前勁始蓄。鬆開我勁勿使屈,放時腰腳認端的。” (李亦 《撒放秘訣》)


 


         【解析】


         李亦著有多篇太極拳論,本篇是非常有特色的一篇。原文每句話後注有一字,提示該句要義,第一句關鍵在,第二句關鍵在,第三句關鍵在,第四句關鍵在。這四句話說的是技擊的關竅,也是養生的關竅。自己要能空,能虛,不著對方的力,化解掉緊張點,伸屈有度,完整一氣。


 


         【原文】


         “一曰心靜,二曰身靈,三曰氣斂,四曰勁整,五曰神聚”(李亦 《五字訣》)


 


         【解析】


         這是關於太極拳整體性方面的五要素。怎麼把握整體平衡?可逐一從這五方面著手。心靜才能體松,心不靜身體就拘緊。放鬆了動作起來才能靈,反復熟練也是靈的一個前提,動作不熟練的時候肯定也靈不了。氣斂,就是不能散,這是養生的一個關鍵,氣散了就會消耗,空蕩蕩的,內氣不實,萎靡不振。勁整,人就越練越硬朗,勁一整,氣也就實;勁不整,氣也是亂的。上述幾方面做到,才談得上神聚。神聚就是你得意識活動要健康,不能練拳時胡思亂想。這五個字是同時要求、同時做到的,側重點不一樣,結合在一起就是人體的平衡狀態的衡量指標。


 


         【原文】


         “極柔軟,然後極堅剛,能呼吸,然後能靈活。氣以直養而無害,勁以屈蓄而有餘。”(武禹襄《十三式行功心解》)


 


         【解析】


         太極拳是練柔的功夫,因為人在平時全身都是的,因此先要去僵化柔。柔和松是一體的,不柔就不會徹底松下來。人體是緊的就束縛了血脈氣息的流通,于身體健康不利。練柔以後,不是散掉,而是整起來,柔加上整,就是,很柔加很整,就是極堅剛


 


         呼吸在養生中很重要,不會呼吸,動作就和呼吸打架,你在練拳時感覺不到呼吸,又不覺得憋氣時,呼吸就對了,呼吸就會配合動作,產生靈活。養氣和蓄勁是同一個概念,就是不作無謂的損耗,像蓄水池一樣,養起來,蓄起來,內氣充盈,勁力、精神就百倍了。


 


         【原文】


         “先在心,後在身。腹鬆氣斂入骨,神舒體靜,刻刻在心。”(武禹襄《十三式行功心解》)


 


         【解析】


         “在心就是運用意識,以心行氣,以氣運身。就是在意識指導下的身體運動。但有不能太著意,是有意無意之間地運用意識,神意舒展,整個太極拳的狀態是一種自然的,安靜的,輕鬆的,內外一體的流動性展開。


 


         【原文】


         “十三總勢莫輕視,命意源頭在腰隙。” (傳王宗嶽作《十三勢歌》)


 


         【解析】


         腰是太極拳一個最要緊的所在。武術上有八卦步,太極腰之說,認為練得好練不好太極拳關鍵在於是否搞懂了腰的作用,會不會運用腰。腰是一身的樞紐,形成整體性要靠腰。從運氣上說,氣沉丹田,在腰;從運勁上說,發於腳,主宰于腰,達於四肢。楊澄甫說:能松腰,然後兩足有力,下盤穩固,虛實變化,皆由腰轉。腰的要點,一在於松,松腰松胯,中間才松,勁力上下通達順暢。腰容易僵硬,這是人的通病,很多人跳舞跳不好,也是腰僵硬所致。練拳的要求就更高些。二是活,能靈活轉動。三是整,和全身連接一體,太活了,散了也不行,要以腰能帶動全身,練拳有人說長腰勁,就是它的帶動四肢的作用要發揮出來。每一動作都要體會腰為主宰的感覺。


來源:http://taiji.hebei.com.cn/system/ 2013/03/08 /012619337.s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蔡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