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養生來說,無論中醫學還是太極拳,其防病治病、養生保健,最後都要落實在臟腑功能上。中醫學中的臟腑經絡學說是其核心部分,因為人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五臟六腑之間各有專司,又互相依存,相互制約、相互協調。而且在五臟與形體外竅之間,五臟與情志活動之間都有密切的聯繫。所以五臟之健康與臟腑之間生理功能的平衡協調,是維持人體內外環境相對恒定的關鍵所在。同時保持良好的情志狀態又能穩定五臟六腑的正常活動。養生太極拳通過動作導引、調息吐納、神意鍛煉等,對臟腑功能正常、內外關係協調來進行保健防病的。


  養生太極拳是在傳統養生法導引術吐納術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獨特健身運動,主張以意導氣,以氣運身,又具有氣功調心的鍛煉方法。從而也就形成了太極拳要意識、呼吸和動作密切結合,練意、練氣、練身內外統一的內功拳運動,始而意動,繼而內動,再之外動,並形成剛柔相濟,快慢有節、蓄發互變,以內勁為統馭的獨特拳法。


      中醫學認為心主血脈、主神志,心血運行不暢、心血虧虛都可以影響心臟的功能。養生太極拳卻強調全身心的放鬆,講究以意導體、以體導氣、氣隨意走,進而推動血液運行,也就是做到拳論中提到的氣遍周身不少滯,另一方面靜心養氣,有利於心血的濡養和心神的安寧。太極拳是非常講究天人合一、形神合一的養生術,太極拳的動靜結合,動中求靜,以靜禦動和雖動猶靜,使太極拳更符合運動適度的健身原則;同時太極拳獨特的心靜用意,使心更易入靜,可有效阻斷過分亢進和熾烈的七情對氣血的干擾和逆亂影響,護衛元神正常發揮其調控人體身心健康的功能。據近代人研究,在練習太極拳時,圓活舒展的動作,全身肌肉有節奏的收縮弛張,使毛細血管反射性擴張使血液流暢,靜脈回流增加,從而加速了血液迴圈,減輕了心臟負擔,對人體和心臟都起到了保健作用。


  對於養生來說,中醫學認為,脾主運化、胃主受納、肝主流泄,三者的功能影響著正常的氣機升降出入和人體的正常消化功能。養生太極拳全身性的輕慢松柔的適當運動,會使周身暖意融融,可加大經絡傳導速度和強度,有利於脈氣在全身上下、內外迴圈無端的經絡系統中運行,有助於經絡暢通透達,使氣血充盈全身,濡養各臟腑組織器官,營陰陽,維持和保護機體功能,加大抗禦病邪和自我修復能力。養生太極拳通過中正安舒、起落輾轉的動作和開合鼓蕩的內氣配合,使胸、隔、腹、背、腰等處肌肉有規律、有節奏的收縮舒張,這種導引方法不但使內臟得到了"自我按摩",同時也導引了氣機的升降出入,從而調節了脾之運化,胃之受納、肝之疏泄,別消化系統有防病治療的作用。同時脾主肌肉,消化吸收正常了,肌肉骨骼的營養得到了補給,加之運動導引又可使肌肉及骨關節得到鍛煉,從而使運動系統的疾痛得以康復。


  在中醫經絡學中分經脈、絡脈、十二經筋、十二皮部,太極拳以通任督二脈為基礎,要求以氣運身,如九曲珠無微不至,又講運之於身、發之于毛。故而通過太極拳的導引吐納,自然而然地調節了經絡氣血,使之運行流暢無滯。這樣可以消除經絡氣血盛衰不調,和經絡氣血逆亂阻滯等致病因素。練拳有年者可使氣由經絡--經筋--皮部,由裏及表,由表至裏無微不至。久而久之,可改善人體微循環和臟腑之間的聯繫,加快人體新陳代謝,從而達到身體健康的目的。


【網路轉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蔡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