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eb 15 Fri 2013 16:55
練習太極拳,防治神經衰弱症
- Feb 15 Fri 2013 09:50
練太極拳如何化去僵勁
- Feb 14 Thu 2013 22:09
意氣力結合練太極
意氣力結合練太極,能給全身提充分的氧合血紅蛋白。濡養細胞生長,尤其是對耗能較大的大腦提供充足的氧,從而促使大腦更好地運作。保障生命品質,容光煥發,益年延壽。現將我新的體悟報告給武友,共同研究。
- Feb 14 Thu 2013 18:02
太極拳中定、逢轉必沉、以身換步之淺見
1:尾閭中正:尾閭者,脊骨最下四個至五個脊骨合成之骨也,此處所言應為泛含腰脊骨,即自腰以下至尾椎,要中正不偏,故外形上要求臀部微歛(「在內質上要求提陰蹻」「有語雲提肛或縮肛均為誤」「蓋所縮提之部分為會陰部位,非肛門也」),則尾閭自然中正,與二、四、五項同時做到,則身體自然中正,自然拔長,腰脊自然鬆活,無腰硬背駝之病,同時重心自然下垂,自能得中定之勢,故曰「中正即中定」尾閭不正,則週身難得中定,蓋中定為十三式之本也。
- Feb 14 Thu 2013 17:53
入靜的狀態有什麼作用
入靜的狀態有什麼作用呢?首先它對身體機能進行非常有益的調理,以致陰陽平衡,經絡疏通;更重要的是在入靜狀態下,身體放鬆,心(心屬火)氣下沉與腎(腎屬水)交融產生氣,氣機才能發動,真氣才能勃勃生髮。人的下丹田就像一個熔爐,只有入靜才能點起熊熊火焰:又像一個蒸鍋,只有入靜才能引起沸騰。
- Feb 14 Thu 2013 17:46
怎樣培養我們的淡定從容
- Feb 14 Thu 2013 15:28
太極拳經原文及注釋(轉)
- Feb 14 Thu 2013 15:22
太極拳的“眼法”
傳統楊式太極拳在“眼法”上應重視做到以下五點:
第一 要心靜神寧。“眼法”實際上也是“心法”。“心為神之舍”、“眼為心之苗”,這些論述都是太極前輩的經驗之談,至理名言。“心為神之舍”告訴我們:心是神安居之地,神不守舍,就是“神”沒有安在“心”上,而是在外面亂遊;“眼為心之苗”是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能反映你的心意,如果心如止水,全神貫注,自然可以透過眼神反映出你的精、氣、神,如果心與眼不合或眼神與動作不合,就會出現心手無應,神無主宰,全身失統,五神無主、東張西望、四處亂看的“走神”現象。所以,練“眼法”從一定意義上說就是練“心法”。
- Feb 14 Thu 2013 14:44
淺論“立如平准”
王宗嶽的《太極拳論》中說:“立如平准,活似車輪。”閱查眾多太極拳書、論文和有些太極拳名家的注解、注評、注釋等,均將王宗嶽《太極拳論》以如此說。實際此說欠妥,應以“立如秤准”為對的、此錯在曆 史上抄寫 之誤,致使 “立如平准”廣為流傳。
根據 鄭悟清 老師所傳抄的王宗嶽《太極拳論》,雍正六年王柏青著《太極拳秘術》,以及趙堡歷代傳 遞抄寫 的拳譜,均是“立如秤准”。再者據李亦佘的手抄本和姜容樵、姚馥春於其著《太極拳講義》書中,也是“立如秤准”。
- Feb 14 Thu 2013 14:37
對太極拳“逆腹式呼吸”的淺見
《太極拳論》告訴我們:打拳要“虛領頂勁,氣沉丹田”。古譜還告訴我們要“刻刻留心在腰間,腹內松靜氣騰然”。“氣宜鼓蕩,神宜內斂”,“以心行氣”,“以氣運身”,說明“氣”在太極拳中的重要性。雖然以上說的“氣”不完全是呼吸的空氣,但和呼吸卻有緊密關係,因為“呼為開、為發,吸為合、為蓄”,呼吸是練“氣”的重要手段。很多古書還介紹打太極拳時呼吸要深、長、細、勻,要用“腹式呼吸”,而且是“逆腹式呼吸”。我根據自己多年練拳的體會,特作淺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