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功屬於現代新名詞,雖然古代已有之,晉許遜著的《宗教明淨錄》已有記載,但未被普遍採納。五十年代初,經劉貴珍先生提倡,氣功一詞才開始流行。古代稱之為導引、吐納修煉、養生等,太極拳作為內家拳的一種,也可列為廣義的氣功之範疇。屬於氣功之動功。氣功主要是通過意識的運用,使自身的生命運動處於優化狀態的自我鍛煉方法,幾千年來,對我國人民的保健起到很大作用,對提高病人的生存質量起到了獨特的作用。氣功防病治病的機制基本與中醫理論相通,中醫古典醫著《黃帝內經》就以氣功養生做為開首,通過氣功鍛煉,日久天長可逐漸起到平和陰陽,調和氣血,疏通經絡,扶正祛邪的作用,中醫認為:正氣存內,邪不可幹,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正是合氣功作用的真實體現。
    
(一)氣功防治高血壓病的原理
      近代國內外科學家對氣功的機制進行了大量的科研工作,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的本森(H.Benson)一直從事氣功對高血壓療效的研究,另一名醫學家達蒂(K.Datey)也證實氣功療法對高血壓的療效,他指出,對於那些已為藥物控制住血壓的患者,練功後雖未能使血壓進一步下降,但卻使服藥量明顯減少。紐約的洛克菲勒基金大學用氣功治療高血壓,參加實驗的有500人,半年後75%以上都有明顯療效。研究表明:氣功訓練可使人體功能處於一種“鬆馳反應”狀態。這一反應可使交感神經活動性減弱,動脈血乳酸含量降低,代謝率下降,血漿多巴胺β羥化酶(DBH)活性減弱,腎素活動性下降。這樣使腎素、血管緊張素分泌發生變化,所以血管緊張程度緩解,血壓下降,大量的臨床實踐和基礎研究表明:氣功鍛煉對機體內部功能具有綜合性調整作用;氣功療法對降低血壓\穩定血壓\鞏固療效有肯定效果;長期鍛煉具有防治高血壓病患者對靶器官的損害,如冠心病、腦血管病等.上海市高血壓研究所對204例原發性高血壓病人隨機分為氣功組和對照組,氣功組104例,對照組100例,均給予相同的小劑量降壓藥物,除氣功鍛煉外,其他年齡、性別、職業、病程、病期、血壓水平一致,有可比性。專人負責觀察隨訪達20年,結果表明在此期間氣功組累計死亡率為17.3%,而對照組達32%,兩組之間有顯著差別,組間對比P<0.05
    
(二)高血壓病常用的功法
      臨床中可用於治療高血壓病的功法很多,各有特點,大致可分為動功和靜功,從形式上可分為坐功、站樁、行功。最常用的功法有松靜功,站樁功和太極拳,可根據病人的年齡和體質強弱選用不同的功法,也可綜合鍛煉,動、靜功結合鍛煉。功法雖多,但氣功鍛煉基本原則大致相同,心靜體松,意氣相隨,動靜結合,辨證施功,循序漸進。
    1
.姿勢    練功對人體要有一定的姿勢要求,松靜功開始學習是以坐式為主,輔以臥式,逐漸可以配合站式,練功的要求頭正頸直,全身放鬆,松而不懈,緊而不僵,舌抵上齶,雙目微閉,牙關不要咬緊,站立時微微曲膝,松跨含胸撥背,達到全身渾然一體。
    2
.意念    高血壓病人平時易緊張激動,練功的雜念多,不易一下子靜下來,採取逐步誘導的方法,意守丹田部位,若證屬陰虛火旺,上盛下虛明顯者可意守湧泉穴,意守時用意不要太濃,要若有若無,因為過分執著,反而會造成心煩意亂。
    3
.呼吸    調整呼吸是氣功鍛煉的重要環節。要求通過鍛煉使呼吸逐漸達到細、長、均勻、息息歸根,歸入丹田,練功久時可感覺到丹田部位在呼吸,高血壓病人因自主神經中樞不穩定,心肺貯備功能欠佳,呼吸頻率一般不太平穩,所以在開始練功時不要急於求成,由胸式呼吸平穩後,過度到腹式呼吸,既之忘掉呼吸又出現胎息,出現胎息的程度是調節氣血的最佳狀態。
 4
.導引    是動功的重要方式,最佳導引是太極拳,應該是在靜功鍛煉的基礎上,由練精化氣階段,氣足血旺,意氣相合,自然而然地,有意無意之中導引出自發的動作,很類似太極拳動作,動作緩慢而圓,高低起伏,前後首尾連貫,如錦裹針之力,深透含蓄,彈簧力渾身都是,每次導引動作不盡相同,因時因地因人而異,從而對自身氣血達到充分的調理,經絡逐漸暢通,內氣充盛,以致向練氣化神發展。
    
功無止境,鍛煉氣功要分階段進行,由淺入深,先簡後繁,循序漸進,這樣才能事半功倍,根據多年的高血壓病人練功實踐表明,將氣功學習和鍛煉進程分為三步,即第一步心靜體松;第二步氣沉意守;第三步意氣導引。心靜體松是氣功鍛煉的基礎,必須要下功夫掌握好,如能達到,將可取得初步治療效果,又可為下一步鍛煉打下堅實的基礎,在此基礎上進而掌握氣沉意守,這是防治高血壓的基本功法,應用得當,堅持不懈,定能取得良好的功效,至於第三步功法意氣導引,應在打好堅實基礎並有老師指導下進行。
    
(三)臨床應用中的幾個問題
    1.正確認識氣功療法    氣功療法是一種在意念主導下進行的一種獨特的自我心身鍛煉方法,不管出現任何反應,主觀意識一定要清醒,絕對不能被練功中的反應支配了自己的思想,這樣就容易出現“走火入魔”的情況。近年來研究資料表明:人的不同心理狀態能夠顯著地改變其生理功能活動,精神情緒活動引起大腦皮層功能活動的改變,導致下丘腦發生相抗衡的反應,即:警戒反應和應激反應,這種反應引起交感神經活動過亢,導致機體一系列異常反應,通過某些獨特的方法來調整精神情緒活動引出鬆馳反應,中斷潛在破壞作用,糾正機體某些功能異常的現象,可以起到防治疾病和強健身體的作用。氣功療法治病強身作用對生理學基礎之一就是通過鍛煉引出鬆馳反應,正因為氣功是通過主動鍛煉的調整機體內部功能,調動機體內在潛力來治病強身的,所以在氣功鍛煉中要十分重視意念的主導作用和煉功者主觀能動性的發揮。氣功的實際效果和科學道理逐漸被認識,但還沒有完全搞清楚,容易被壞人利用,所以,要實事求是,不能誇大其詞,搞神秘化,氣功並不能包治百病,對一些有爭議的問題可進一步研究。有待於進一步科學加之證實。
    2
.採用綜合治療方案    中醫認為高血壓的形成乃由於機體陰陽平衡失調,即維持血壓在正常水平的相對平衡功能發生障礙所致,因此防治高血壓時應整體調理,不能僅考慮阻斷血壓調節通路某一環節的降壓藥物的應用,更應重視恢復和增強機體調整控制功能的有效措施的探索,據此我們按照中醫學“扶正祛邪“的基本原則,制訂以降壓見長的高血壓藥物和扶助正氣為主的氣功相結合的中西醫結合治療方案,藥物治療側重在通過清除引起疾病發生發展的某些消極因素,以幫助機體恢復健康,即通過祛邪為扶正創造條件,而氣功鍛煉主要在通過調動機體內在的積極因素,增強機體抗病能力,以發揮治療強身作用,即通過扶正康復奠定基礎。兩者相結合則能更充分地發揮氣功的作用,取得較佳的治療效果,所以在運用氣功療法治療高血壓病時應當和其他有效措施如生活規律、飲食有節、情緒調理、合理用藥等有機結合起來,採取綜合性防治方案。
    3
.練功應認真堅持    練功並不難,難就在於堅持到底,我們常見到許多煉功者短期還能鍛煉,但時間一長,病情稍有好轉就放鬆了,或效果欠佳,信心不足而放棄了,功夫就在於循序漸進,如果練練停停則難以奏效。我們進行氣功鍛煉一定要有恒心排除一切影響練功的消極因素,妥善處理好練功中的一些實際困難,切實做到經常化、程式化、生活化,不僅在練功時是練功,而在不練功時,也在修心,實踐證明,程式化鍛煉與生活化修為相結合,往往可以事半功倍。


氣功療法不但能控制血壓,鞏固療效,對高血壓病有較佳的治療效果,而且對於由於高血壓病引起的靶器官損害如冠心病、腦卒中的防治方面亦有良好作用,扶正祛邪不僅可以治病,而更具有防病的保健意義。  
    
    
作者:賈海忠(醫學博士)


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qJ4sXEWeFRJQflXftt 9c vQ--/article?mid=6490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蔡老師 的頭像
    蔡老師

    永年太極武禪(蔡記祥的部落格)

    蔡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