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胸拔背的練法和標準。《太極拳表解》中說:含胸,胸略內含。”“拔背,使氣貼於背。含胸的方法:主要力源是挺腰,命門穴後凸,配合兩肩胛骨和雙臂向前外展送。形意拳的說法是:兩肩要扣,這樣自然會出現胸向內收的姿態。至於含胸拔背多大程度為合適,只說胸略內含,多大為,書上沒有介紹過。根據多年練拳教拳的經驗,找出了兩條檢驗的標準,一是按形意拳譜
   
脊背要圓、氣力催身的要求,檢查脊背是否圓了,方法是看脊背正中的一條豎溝是不是沒有了。圓了,豎溝沒有了,就算達到標準了。二是用來衡量,《十三勢行功心解》中說牽動往來氣貼背。《太極拳表解》中說拔背使氣貼於背,都是以氣貼背作為標準的。怎麼檢查是否貼背了呢?當你深呼吸時,如果挺胸,前胸有緊的感覺,像是有一張紙貼上去了一樣;當你含胸拔背時,後背緊,像是有一張紙貼在後背上了,這就是氣貼背。當你不挺不含時,前胸後背的感覺都不明顯。當你做到氣貼背時,小腹則有挺實的感覺,這就是氣沉丹田,能如此則下盤穩固,如挺胸則氣擁胸際,下盤不穩,否則,小腹則沒有這樣的感覺,這就是人們常說的松胸實腹(能含胸拔背,胸就松了)。有人說含胸要含成後邊一張弓,前邊一個坑,那就做了,做錯了。含胸拔背正確了,不僅下盤穩固,而且發力的效果大增,正像楊澄甫所說能拔背則力由脊發,力大無窮矣。另外,內氣由脊柱經過,有益於擴通督脈,貫通小周天。

  再說沉肩墜肘,這兩項也是互相依賴,互相制約的。肘抬則肩必聳,肩沉又促使肘墜。肩的動作應當包括三項內容:沉、扣、展。沉肩,是肩向下沉,使脊背之力通過肩傳遞到肘,這就是肩催肘肩垂則力催肘前,沉肩也促使氣沉丹田。如兩肩端起(八反中稱之為寒肩”——人們遇寒冷時,兩肩聳起的現象),則氣上浮,全身皆不得力,當然發力就不整了。肩扣,就是兩肩向前外展扣,可使背圓,胸含,輔助使肩的力量到肘。形意拳有肩扣則氣力到肘之說。肩開,就是把大臂根部的肱股頭和肩胛骨之間的縫隙拉開,起到放長擊遠的目的。拉開後,用手可以摸到肩和臂的連結處有一小溝。我的老師蕭功卓在肩展開時,開處可放下一個小酒杯。沉、扣、展三者同時運作,似乎互相矛盾,不易做到,這就要.求在肩的松柔情況下,慢慢去體悟,絕不能僵。所謂墜肘,也叫垂肘,墜的方向是既向下同時又向前。拳譜雲肘垂則氣力到手。但是如果只單純下墜,沒有向前動作的力量,就不能使氣力到手。

  腰挺,向下的力量,催動胯部剝向下向前移動,這叫腰催胯。因為胯和臀是連在一起的,所以一般不說胯而說臀,叫做收臀、斂臀、垂刊臀,但我認為收、斂並不太確切,這容易讓人理解成向前平移,而沒有向下的力量,這樣就起不到胯催膝引的作用。只有臀部既向下又向前才一能催動胯的力量向下,再催動膝,引膝再催動足,這就是胯催膝,膝催一足的傳動方法。

   腰挺,腰部直了,臀部向下向前收了,原先腰部的橫溝就沒有了,用手由腰向下摸,臀部和腰部 是平的,感覺不到臀部突起。挺腰目要貫穿在打拳的全過程,但在發力時,要加大挺腰的力度。這時當你手放在一個訓練有素的拳家的腰部時,你會有命門穴向外突的感覺。當你將兩手分別放在其臀部和挨著腰的背部時,你會感到臀部在向下運轉,背部則有上拔的動勢。

  挺腰、含胸拔背、收臀……幾項要領是既制約又相輔相成的,像一台機器上的幾個嚙合嚴實的齒輪,一動俱動,一停俱停,達到一動無有不動,一靜無有不靜。墜胯不僅能達到胯催膝的目的,同時也推動了提襠,所以拳譜說提襠要領收臀為高,反之,臀不收而後突,襠部則會自然下墜。下墜則又會影響收臀。收臀、提襠又能促使丹田氣沉,發力。收臀和拔背也是互動的,收臀正確了,含胸也就正確了。如果臀不收而後突,必然會挺胸,說句土話,叫做撅屁股必然挺胸。這幾項雖然是互動的齒輪,但主動輪是腰,其他為從動輪。所以說關鍵在腰,腰為纛主宰於腰刻刻留意在腰隙

  這種方法多在發寸勁時使用,當挨近敵方時,腰一挺,可驟然發出爆發力。這就是寸勁


 


文章來源:網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蔡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