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張全亮


   昨晚電話採訪所問及的關於太極拳推手中勁的含義和練用方法一題,雖已談了很多,但仍覺不夠深透和條理。後因覺得對勁的理解和練用方法的掌握,是習太極拳者十分重要的課題,故又經思慮特做如下釋說。雖是一孔之見,但作為太極拳傳人,如不對太極拳之精要處說盡自己的認識,也覺有愧于廣大讀者。(給中華武術雜誌副主編龔建新的隨筆信)
  太極拳界歷來有太極拳主掤勁之說。那麼,什麼叫掤勁?掤勁在太極拳的練法與應用中占什麼樣地位?怎樣練好和用好掤勁?這三個問題弄清了,在太極拳的練法和用法上就算步入了正確的軌道。否則雖然經久練習也以難登堂入室,陟聖造巔。
  勁是太極拳八種勁法之一,也是其首。即掤、捋、擠、按、采、挒、肘、靠是也。在太極推手中掤、捋、擠、按為四正手,采、挒、肘、靠為四隅手。掤、擠、肘、靠是四個進攻的手法。捋、按、采、挒是四個化解的手法。掤、捋、擠、按、采、挒、肘、靠俗稱八法。前進、後退、左顧、右盼、中定俗稱五步,統稱八法五步,也叫八門五步。通稱十三勢十三勢就是太極拳的全部精華,也可以說是太極拳過去秘不外傳的絕技。
  十三勢的基礎是什麼?是掤勁。特別是掤、捋、擠、按、采、挒、肘、靠這八個手法,如果失掉掤勁,其他七種勁力都不可能產生和化解。
  掤勁是一種由下向上、由內向外或者準確的說是一種上下、內外對拔撐拉的一種意念勁。掤勁是骨骼拉開,肌肉韌帶用意念放鬆。掤勁有膨脹之意,爆炸之勢。其動、靜過程的始終都要呈顯出圓轉自然之形,中正安舒之態,松靜開闊之神,隨遇平衡之性。
  掤勁是一個對立統一,俯陰抱陽之體。屬水性。具有公轉同時自轉之能,具有隨方就方,隨圓就圓,無孔不入,向下而後漂升的特性。掤勁其大無外,可與宇宙相融,其小無內,如同原子之無限分裂。練太極拳在弄明白掤勁,練好掤勁的同時還要弄清掤勁與其他七種勁力的關係。掤勁向斜後上方滾動(食指畫眉毛)就產生捋勁,乃破掤勁之法;掤勁向前下方滾動(夾脊找前腳)就產生擠勁,乃破捋勁之法;掤勁向斜下方滾動(膻中穴找少商穴,憑欄下瞧)就產生按勁,乃破擠勁之法;掤勁向後上方滾動(玄關找肩井)就產生采勁,乃破肘勁之法;掤勁向左、右、上、下直向滾動對拉(意在登後腳)就會產生挒勁——吳式太極拳有左右挒,上下挒,騰挪挒,乃破靠勁之法;掤勁折肘前擁(勞宮肩井合)就會產生肘勁,乃破按勁之法;掤勁向斜後下方滾動(意想玉枕扛大包)就會產生靠勁,乃破挒勁之法。
  太極拳運動如同一個旋轉的球體,四面八方都會產生離心之力。也就是前面說的八種不同的勁力。但這種內涵之力不碰不轉,是借力而轉,如同火藥不遇明火不燃爆,如同水液不傾不流,不滿不溢。非自身有出頭或退縮之意。
  太極拳的掤勁與頂勁不同,掤勁是以內使外之力,以陰助陽,以陽導陰,陰陽互助之力;是旋轉滾切之力,不是直力;是柔和松靜之力,不是努力努氣之力;是以心行意,以意導氣,以氣運身,節節貫穿之整力,不是局部之力;最重要的是太極拳強調用意不用力。而頂勁是外形之力,是局部之力,是努力努氣之力,是以硬碰硬,以力取勝之力。
  掤勁的獲得,主要是在練拳和推手中要時時著意丹田,式勢注意腰胯,處處保持中正。勁力要始於足下,動靜都要松柔。形要向下,如榕樹之氣根,全身披掛。神要向上,如沐春風,氣宇昂然。太極拳是一種實用意念拳,是頭腦功夫,是哲理性拳術。八法的練與用都要在陰陽哲理指導下的、以意念為主導的、整體協調的、內外如一的、圓轉自如之神、意、氣勁來完成套路練習和應對在推手、技擊運動中遇到的千變萬化的進攻方法。


來源:http://www.21wulin.com/wulin/chuantong/bagua/6838.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蔡老師 的頭像
    蔡老師

    永年太極武禪(蔡記祥的部落格)

    蔡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