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兩手托天理三焦
功效 : 透過緩慢用力, 持續深拉的動作, 使三焦通暢, 氣血調和, 可以使呼吸順暢、血管擴張、排泄正常、消化良好。 同時鍛煉肌肉, 韌帶和關節軟組織, 預防五十肩及各項關節相關疾病.
經脈 : 陽維脈. 外關穴通陽維脈, 而外關穴屬手少陽三焦經.
此招式動作上下舒展可以暢通全身,調理三焦。
註:
中醫的三焦(上、中、下三焦,也就是頭、軀幹與下肢全身的合稱),就是廣義的循環系統。
上焦—橫膈以上部位,主要包括心、肺;
中焦—橫膈下、臍上部位,主要包括脾、胃、肝、膽;
下焦—肚臍以下部位,主要包括腎、膀胱、大腸、小腸。
. 兩掌上托脊柱上下對拉拔長,其內勁上達于兩掌勞宮穴,中至夾脊。
(二) 左右開弓似射鵰
功效 : 拉動督脈及背部各穴道及手太陰肺經, 並訓練下肢耐力及其平衡協調能力, 矯正駝背等不良姿勢. 同時訓練腕關節及指關節的靈活性.
經脈 : 陰蹻脈, 通過足少陰腎經, 足陽明胃經, 太陽膀胱經、陽蹻. 可按摩肝臟及肺臟, 上達晴明穴, 可調整眼晴.
依照古文這一招式可調理肺的功能,陰 蹻脈也剛好通過肺臟,開弓的動作對於肺與肝都有按摩的功效, 陰 蹻脈與此招式相配。
. 兩腕交搭夾脊放鬆,開弓豎脊勁達夾脊。
(三) 調理脾胃需單舉
功效 : 透過一鬆一緊的上下對拉動作, 按摩中焦脾胃, 調整臟腑經絡。同時鍛鍊脊椎側小關節和小肌肉, 有助脊椎中正穏定性.
經脈 : 陰維脈. 該脈行經脾胃, 主胸腹部疾病.
陰維脈循行經脾胃主胸腹部的疾病,由陰維內關穴主治歌可知,內關穴也通達於陰維脈,該穴也是治療腹部疾病等要穴,故該招式與陰維穴相配。
. 兩掌上下分撐脊柱對拉拔長,內勁上下分行達于兩掌勞宮,中至夾脊。
(四) 五勞七傷往後瞧
功效 : 藉由上肢伸直外旋扭轉的動作, 可擴張牽拉胸腔和腹腔之臟腑.
往後瞧的動作可以刺激大椎穴及背後穴道, 防治五勞七傷, 同時活動頸部, 肩關節和眼睛, 刺激頸部和頭部循環, 解除中樞神經疲勞.
經脈 : 陽蹻脈, 該脈和足太陽膀胱經相關, 可刺激膏肓穴, 治虛損和五勞七傷
以眼後瞧促進 陽 蹻 脈氣血,而轉身時以刺激太陽膀胱經上的「膏肓穴」,該穴可以治虛損與五勞七傷 ,陽蹻脈與太陽膀胱經有相當的關係 ,故本式與陽蹻脈相配。
註:
五勞: 久視傷血,久臥傷氣,久坐傷肉,久立傷骨,久行傷筋。也有稱五臟之勞.
七傷: 『黃帝內經』中有提到:"喜傷心"、"怒傷肝"、"懮傷肺"、"思傷脾"、"恐傷腎",情志太過可致疾病。所謂情志,即指人的喜、怒、憂、思、悲、驚、恐七種情緒
. 兩掌扶按懸頂豎脊,展肩後瞧勁達夾脊。
(五) 搖頭擺尾去心火
功效 : 刺激督脈和大椎穴, 去除心火, 可治心熱火旺, 同時藉由脊椎旋轉, 收縮相關肌肉, 增加關節靈活性及肌耐力。
任、督二脈隨擺腰,搖頭時脊柱受到刺激而得到鍛煉,任脈為陰脈之海,督脈為陽脈之會,任、督二脈統帥人體十二正經和奇經八脈,任督脈通,全身皆通,通則不痛,因而五臟六腑、四肢百骸也就安康了
經脈 : 帶脈, 該脈和足少陰腎經相關, 可強腎水退心火.
帶脈由足少陰經而上,出屬帶脈 ,故能強腎水以退心火,帶脈臨氣穴主治歌 ,可治眼赤頭旋風熱之症,與去心火之意相似,且此招動作左右旋繞有帶動帶脈的功效,故以此招示配合帶脈。
. 馬步扶按懸頂豎脊,側傾俯身拉長腰脊,環繞轉身旋轉尾閭。
(六) 雙手攀足固腎腰
功效 : 透過前屈後伸, 牽動督脈, 可治療生殖泌尿系統的慢性病. 並可護腎固腰,對於攝護腺、排尿不順、便秘,具有預防療效,亦可訓練平衡力。
經脈 : 衝脈. 該脈在腹部的穴位和腎經相同, 如橫骨, 氣穴, 肓俞.
衝脈在腹部的穴位與腎經相同 ,衝脈十二經之海,與少陰之大絡起於腎下,出於氣街,衝脈與先天腎之真氣並行而充於全身,招式提其上行與衝脈相配。
. 起身脊椎對拉拔長,俯身脊椎節節放鬆。
(七) 攢拳怒目增氣力
功效 : 肝開竅於目, 故怒目可以刺激肝經. 沖拳動作可以牽動督脈, 並調和手足三陰三陽經脈. 透過抓握動作, 上肢肌肉受到牽引, 長期鍛鍊可以使肌肉結實有力
要求反復握固,就是拇指緊壓四指根,而四指根正是中醫手穴的肝經部位,習練握固,會收到強肝明目的作用
經脈 : 任脈, 沖拳意在丹田, 即為氣海穴, 鍛鍊丹田可使人氣足神旺
丹田就是氣海 ,氣足丹田的力量就保滿有力,出拳發力都要靠丹田的力量,而氣海與丹田的位置有任脈所經過,出拳發力可以增加丹田的訓練,使人氣足神旺,所以此招式以任脈相配合
. 馬步下蹲懸頂豎脊,左右沖拳脊柱擰轉
(八) 背後七顛百病消
功效 : 腳指抓地, 可刺激足部相關經脈, 調整相關臟腑功能. 輕震可以刺激全身經脈, 使氣血通暢, 消除頭痛和肌肉緊張. 顛足而立, 可以強化腳趾力、腳關節、膝關節, 跨部肌肉和小腿肌肉, 並增加平衡能力
經脈 : 督脈, 藉上下振動而刺激督脈, 調整神經系統.
此招式上下輕振可以刺激督脈,也就是將神經系統做調整,腦為髓海為督脈所經過,所以只要調和的好督脈就可以消除百病,使人身體健康,故此招式與督脈相配。
. 提踵脊椎節節拉長,下顛椎間微震
練習八段錦的三個階段
第一步是“苦其心志,勞其筋骨”,克服由於站樁出現的肌肉酸痛、關節麻木,卸掉全身的拙力。這一階段氣功術語稱爲“換勁”。一般需三周左右,第一周比較痛苦,第二周身體逐漸感覺輕鬆,第三周腰腿、臂膀開始顯得有力,舒適程度明顯提高。
第二步是在前階段練習的基礎上,開始追求精神與肢體的放鬆和入靜。放鬆與入靜,鬆是前提,要從頭到腳到手節節鬆開,由裏往外鬆透,並向周邊擴散直至毛孔。入靜主要是去掉雜念,“收猿心,拴意馬”,做到心平氣和,專心練功。放鬆與入靜是有層次的,不是在短時期內就可以解決的,需要花幾年的功夫。
第三步是隨著放鬆、入靜的加深,呼吸開始變得緩慢,內氣開始啓動,逐漸進入靜養狀態。長久練習全身自會力氣大增,精神煥發,其樂融融。需要注意的是,練習中不提倡兩眼垂簾,不允許閉眼。運動量以感覺舒適爲度。練習中如果出現心慌、氣短、頭暈、抖動等不舒服現象,應馬上中止練習,進行調理,避免出現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