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女作家練習太極拳的體悟,寫得好,說得透,推薦給傳統太極拳愛好者)


 


一、打太極拳的人,常會聽到一個高頻率的字眼:氣。內氣、運氣、以意行氣、以氣行身。那麼,究竟什麼是氣?氣的本質是什麼?怎樣才能“得氣”?為什麼太極拳格外強調氣?倘不對這些問題作死心追問,捋順這些糾纏不清的“氣”,保不准練拳者拳沒上身,氣先傷身。


  強調氣,這與中國人的宇宙觀、方法論有關。中國人屬全息感應型的思維方式。認為氣是天地萬物乃至人的本原。在這種觀念下,他們通過體察天象、返觀內視,發現了人體有個隱形的、陰陽相交、可循而不可見的氣血循環內系統。這個系統比西方現代醫學發現的人體呼吸、消化、血液、神經、免疫等系統更為微觀、本質,也更為神奧。據此,他們又相應發現並創立了人體氣的周流轉換、以及人氣與天氣交融交會的經絡說、穴位說。經絡,為交換的網路;穴位,是集中的收放點——如此迴圈不已、鏈結不斷,對人身起到濡養滋補的作用。


 


二、用現代物理學的觀點來看,氣是一種帶有能量、品質、資訊三位一體的物質。它實質上就是一種埸,一種電磁波。它不僅是一切有形物體的潛在本質,還以波粒二象性、以音和色的變幻形式在時空中傳播和相互作用。人的一生,從某種意義來說,說是在看不見的氣埸、電磁埸中既與自身又與外界不斷交流轉換的一生。不管是氣還是埸,不管是波還是粒,它們的內稟性都一樣:都具有無形幻化、運動旋轉的本性。


氣是生命,但氣更是流動。變動與轉化是氣的第一性,所產生的結構或形態是第二性。也就是說,氣雖說是隱態的、虛無的,但虛而不空,虛中有實。氣絕不是一種靜態物質,而是一個運動過程。氣的屬性也既是人的屬性。壞就壞在人是氣,卻又不僅僅是氣。人除了具有氣的變動性外,還具有氣所不具有的:結構與形態。氣,可以瀟瀟灑灑、混混沌沌、充徹天地、貫通永恆——人卻不行。人氣是有嚴格定數的。活到一定年頭,人就氣短氣虛氣濁氣亂氣滯——最終氣絕。人的所有病症:什麼肺氣腫、肝浮水、胃出血;什麼高血脂、低血壓、糖尿病,都是現代醫學在血的層面上界說人的病因病況的。這對治病固然有速捷快利的一面,卻不及中醫的全息辯證,由氣入手、以固為本的治療更來的徹底,且具有以治帶養的雙倍功效。


  在中醫看來,氣比血更重要。萬物生於氣卻並不生於血。較之於血,人體更像個全方位、開放式的小氣埸。只不過這個氣埸隨著時間推移,最終要耗散衰竭;氣流將不穩定、交換將失衡。而人的生病,就由於氣的鬱滯阻塞所至。因此,中醫認為,治病首先要疏氣調氣,一旦氣順了通了,血自會暢行,病自會痊癒。


 


三、太極拳與氣與人的健身養生有什麼關係呢?關係大了。儘管人體、人氣不可逆地將與時俱衰,但所幸人還有氣所賦予的變動性、運動性。運動可以改善疏通人體之氣,擴大經絡和穴位的收放功能,進而也就間接優化了人的呼吸、血液等功能,使人不斷向健康化、甚至年輕化逆轉。


  生命在於運動,行氣走血更在於運動。但運動和運動是大不一樣的。其他運動,包括武術中的外家拳,儘管也屬肢體活動,但由於它是以技擊禦敵為終極目的的運動,因此必然表現為一種兇猛剛勇,以外練筋骨皮為主的運動形式,訓練過程也必然以大功率耗氧(氣)為前提。這種劇烈性的運動對人體不僅無益,且加速人的老化。


太極拳則不同。太極拳雖是一種運動,但不是一般的運動,而是特殊的運動。由於太極拳本身就是根據道氣的陰陽理念化生的拳種,講究的就是氣與道的對稱性,招招式式打的都是沖與和;相生與相克;對立與互補,這首先對人的中樞神經就大有好處。加之它又處處強調整體螺旋、順勢、化功、簡直就是“人體的柔術”和“藝術體操”。它不僅不耗氧,反能起到導氣增氧的作用;它不僅能改善人的整體代謝功能,且能使人更平衡和諧優美——更健康長壽,從而也更有尊嚴。


 


四、以我的直感,大多打太極拳的人,對氣不是強調的過頭了,就是壓根找不到感覺。大體說來,練傳統套路的人比較講究內氣,但往往講究的不得法。這與他們更偏重技擊、側重內功內勁有關。不錯,勁與力都是以氣的合和豐盈為前提的,但氣充氣和又必須以“氣沖”及氣運為前提——以長年累月伸縮開合的盤架子、走勢子有關。強調氣沉丹田、以氣行拳(這都是功夫深厚了的必然),弄不好就會滯氣憋氣。太極拳只要打得符合拳理拳道,其實每一招式都是在更活泛更大範圍內引發並培養人的內氣與整勁。與靜態氣功的由內引外不同,太極拳運動類似於由外引內的外氣功——相當於古代的導引術。它的“運與動”的特點,關鍵就在引一發而動全身,既最大化地松柔張馳又最極致地絞擰收旋。這實質就是一次次地將人體各部分處於作用與反作用力的巨大張力下,步步遞進的利用運動的慣性、壓力與反彈力,不斷地將人體的新鮮之氣之血,從四肢百骸向中間壓出並收回,以此帶動人體的迴圈與自淨。


可見,太極拳不在孤立地提倡內氣內勁,而在促進改變人的整體心身健康。它是在運動的整勁中逐漸加大內氣內力——而不是相反——先從氣中找功找力(那就得改練靜氣功了)。是的,太極拳的內氣是不斷地“壓”出來的(所以才有氣壓之說)。整勁,由腰部中心向四肢反復輻射的螺旋勁永遠最重要——然後才有氣的深沉綿長,然後才有四梢的敏感靈活,再然後也才能體味出先輩太極拳家所說的“一動無有不動”、“柔行氣、剛落點”的太極拳無窮內在旨趣。


 


五、一個訓練有素的太極拳家,起碼要能感受到周身統一的整勁,做到在行拳發力時滿身輕利,臉不變色氣不喘,才能談上內功內勁。在我看來,太極拳的靈魂:一是整體的反差勁和對稱勁、同一律與矛盾律的交錯更迭;二是各部分整體反差勁在每一招式行將結束的刹那(難就難在此刹那卻又是隱形的不著痕跡),再整體的加速統一,形成“勁力點”、力量差——當然也就是運氣的時間差。有差別才能形成氣的陰陽沖和、氣的積累加級。所謂藝術,所謂韻味,都是由於多極反差造成的。而大藝術家,則是那些善於將多極反差推至極致的人。


  從我個人的經驗,我感到太極拳特別要抓住一個“中心點”,一個“兩極”。中心點當然就是腰部。而兩極則是頸脖子和腳脖子(尤其腳趾與腳跟的對立互補勁很重要)。這是與腰部形成螺旋立圓的關要。然後才是手脖子與腰部的螺旋平圓——進而形成整體的以立圓帶平圓的全身運動。太極拳的整勁怎樣強調都不過分。整體永遠大於部分。部分之和相加卻往往並不等於整體。這意思是說,四肢動作固然重要,但若無那個貫通全體的內在靈氣,一種活的有機聯繫,即使徒有掌形的漂亮,腿腳的抬高,仍然只能是機械式的花架子。


說到花架子,我又聯想起太極界中人常以此語來戲謔那些打競賽套路的人。依我看,這不能過多地責備他們,而要責備現行的體育制度不完備:太急功近利,也太無視太極拳的本意是向內求完善,而不是向外求名次。要求一個打競賽套路的人去長期細膩地體會內功整勁、以及對身體的優化功能,這太耗時間,也太不現實。故此他們也只能是浮皮潦草地將無限豐富複雜以“打關係轉換”為內在本義的太極拳,簡化異化成“打定式”的外部表像動作。這種徒有其表的外部機械動作,與外家拳(卻又沒有外家拳的扎實功底)和一般性的體育鍛煉並無太大區別。它與內氣內功及健身養生亦無什麼瓜葛。


 


六、我認為,一切有志於太極拳運動的人,都應當自覺地把自己的終極目標定在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完善自身人格和生命品質上——而不是“放倒幾個”,奪幾塊金牌。他應當首先明白練拳的一生就是培養正氣內氣、洗心淨身的一生,然後再設法模糊淡化這一意識,全力在苦修苦練拳術及體悟拳理拳道上下功夫,這樣他反而容易長功得氣。沒准一不小心,他還真就把自己練成個“准電棒”哩(最近筆者就于無意中連傷三人——這可能還與筆者長期煉丹功有關)。


  當然,他若真想練成一個名符其實的太極大師,在最後的階段,確實還有必要專門修煉一下靜氣功或內丹功,以期達到最終的天人感應、一片神機。達到超然物外、返老還童的化境。此時,不動則已,一旦行拳走架,便氣韻回環,神行機圓。仿佛能攪起周圍空氣,一任自已在天人合一中盡情膨脹飄渺


  這種化境實際上已將自身修煉成一個巨大的能量埸、氣流埸,一個魅力四射的太極球了。散時是氣,聚時成拳,靜如處子,出手成刀。到那時,什麼彈簧勁、爆炸勁、寸勁、空勁,統統不過是末流小技。那是忘掉每一招式合不合道而肯定合道,每一行為自然不自然而肯定自然的無我狀態。那是早已拋卻世俗一切名利羈絆,只使人的個性底色顯現,道的本性原色展露的人生最高極境。


  這極境令人嚮往——它或許只是永恆的信仰。


  有信仰就有追求!


 


 本文來源於:http://www.cn-boxing.com/info/info_3033.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蔡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