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一談到“悟”,似乎是說,需要“悟”的物件,不是一般事物,非有“悟”,難以參透,就像一道無形的門檻,跨越不過,就不能入室登堂。




    太極拳的“悟”,就具有這種性質,且其難度更大,正如楊式太極拳一代宗師楊澄甫雲:“非若歐西之田徑賽等技,一說即明,略示便會,無精深玄妙之研究也。”(楊澄甫《太極拳體用全書》)




    太極拳之研究,據筆者多年習練體會,確實屬於“精深玄妙之研究”,且“精深”之至,其“玄妙”難以言喻。可以說,太極拳是一門獨特的學問。它的理法不同於一般拳術,是非常不好理解的。




    太極拳是融“內功、氣功、柔功、靜功”為一體的功夫,是內家拳。既是內家拳,內裡的東西無形無相,看不見,摸不著,那就必須在習練的實踐中用心去體“悟”,別無他法。據筆者的體會,可以說是“三分拳架,七分悟”,離開“悟”,成不了太極。吾師李雅軒先生特別強調“悟”,說:“太極,是聰明人練的拳!”“要打出意思來!”“意思”,說的就是內裡的東西。




“悟”,悟什麼?前面說過,太極屬“精空玄妙之研究”,就是要往“精深玄妙”裡悟。




首先,要密切注意內裡的感應,內裡有了感覺,有了反應,說明內裡的東西出現了;否則,就沒有。舉例子來講,要做到“氣沉丹田”,得有一個前提條件——“開胸開背”(含胸拔背)。胸和背都開了,氣才能夠到達丹田。氣到達丹田的感覺是發熱,熱度充分了,近似燒灼,但很舒服,這時,就向後彌散,再及兩旁,形成胯氣圈。內氣是隨著它的運行路線運行的,要注意去體會。內裡的感覺充分了,外在形體動作也相應規範了。此處,仍以“氣沉丹田”來講。“氣沉丹田”,屬於氣的“沉呼”,有呼,就有吸,與“沉呼”相對應的是“起吸”。“沉呼”時,頂勁不失;“起吸”時,沉勁不丟。這樣,身軀就有一種上下對拔對拉的伸展感,此時此際,“胸開背開”“頂勁沉氣”“有沉有垂”,都達到充分境地,外在形體顯得中正直豎,就有了太極的意味了。這就叫做“內外相合”或“身心相合”。內裡沒有感覺,說明外在形體動作就不規範。二者是相一致的。這種一致,取決於內裡,所以,太極主張“神宜內斂”。對“神宜內斂”,吾師李雅軒先生有個通俗形象的提法,叫“反聽觀內”。




    太極“悟”,大有“倒吃甘蔗,漸入佳境”味道。隨著開頭的感覺,逐漸充分,逐漸深入,越往後越感受到玄妙、神奇,美不勝收,妙不可言。




 




原文地址:http://www.cn-boxing.com/info/info_4355.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蔡老師 的頭像
    蔡老師

    永年太極武禪(蔡記祥的部落格)

    蔡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