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師父看了看我的拳架說:還有點快,少點氣勢,應再加點意念。他以雲手為例,說凡是逆纏時,意念中手指要摸著前方的“天邊”,順纏時手斜下邊的“地邊”。過一段氣勢就出來了。


蔡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太極拳要求我們“一身備五弓”。古代陳式太極拳理論家陳鑫公有詩雲:擊首尾動精神貫,擊尾首動脈絡通,當中一擊首尾動,上下四旁扣如弓。上下之弓謂之“身弓”,四旁之弓即“四肢弓”,合起來就是“身備五張弓”。弓拉起來才有了棚勁,才能力撐八面,勁射四方。因此,學習太極拳明白身體五張弓的形成和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蔡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據悉,成人中約有30%出現睡眠障礙,其中三成屬情況嚴重。可見睡眠障礙十分普遍,它危害著許多人的健康。這個問題業已成為醫學的重要研究物件,國內外許多人正在致力於研究睡眠障礙的治療藥物。


蔡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太極拳作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遺產,是武學文化內涵之精髓。我們在全面繼承太極拳文化的發展中,不能丟棄太極拳的武學本質。在完善其健身養生作用和表演娛樂功能的同時,我們更要恢復其拳學的本質內涵。我們若站在武學的角度,歷史地、客觀地、公正地看待太極拳,太極拳不僅僅有健身作用,健身只是其功能的一個方面,太極拳乃是健武一體、攻防兼備的武術而非舞術和健身操,更不是什麼被動拳和軟棉花,太極拳不是不打,更不是不能打,而是不隨便打,不盲目打,太極拳之打首先是要保護好自己,使自己不挨打或少挨打,其次才是打,打就打好。

蔡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俗語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說明我們不管做什麼工作都要有嚴格的規矩。不按著本行本業的規矩,肯定辦不好本行本業的事。比如四川成都陳麻婆的豆腐,那麼簡單的一道菜,各家有各家的做法,但都做不出陳麻婆的豆腐本味來,就是因為沒有陳麻婆的方法和規矩。更何況太極拳是一個泱泱大拳,是三大內家拳之一的上乘功夫、上乘拳術,沒有規矩能學得好嗎?沒有繼承能發展得了嗎?真正的太極拳功夫是“陽春白雪”,不下些決斷的大功夫是根本得不到它的真諦的,不出些血本也休想進入它的殿堂。太極拳是道家養生文化和道家武術文化的產物。從歷史溯源來看,太極拳經老子、尹喜、麻衣道人李和、陳摶、火龍真人鄭思遠、張三豐等歷代祖師逐漸發展而成。如老子在道德經中講“虛其心,實其腹”,而太極拳從始至終都要求虛心、實腹;老子講“至虛極,守靜篤”,而練太極拳也講求動中求靜。由此可見,太極拳處處合於道,屬於道家養生文化和道家武術文化。但現在絕大多數太極拳練習者,包括很多專 家 教授、七八九段,都沒有真正明白這個道理,根本做不到太極拳的規矩。或是一知半解,嘴上說說而已,實際做起來卻根本不是那麼回事。我將在以下問題上一個一個地說明“你們如何毀了我的太極拳”。


蔡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千保健,萬保健,心態平衡是關鍵
2
、怒傷肝,喜傷心,悲憂驚恐傷命根

蔡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天地之間,茫茫世界,環球冷熱,感知自我。人生的路上,風景無限,沒有人可以知道,一路走來會遇上那些各種各樣的人,而真正能陪自己在坎坷崎嶇的人生之路走下去的卻沒有幾人。漫漫人生的風風雨雨,是完完全全靠自己去走的。不可否認的是,人活著很多時候是在為別人而活,為爹娘、為老師為領導、為朋友...
  

蔡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近我讀了《太極》雜誌第五期一篇題為“練拳重在找感覺”的文章,作者是鄭州黃複元。我的第一感覺是文章裏所闡述的內容和我們現在練拳的感覺有相同的地方,雖然沒有完全做到,但是給我們提示了練拳應該怎樣練?如何在內氣、調息、呼吸與動作的關係方面怎樣體悟?看了這篇文章或許能有一些啟發。作者一共列出了九種感覺,由於文章有點長,我在摘錄時刪去了一些(文中用省略號表示)內容。


蔡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家都知道,把太極拳打得既緩慢又松柔,能疏經脈,通氣血,從而使人體獲得健康和長壽送給大家,但未必人人都知道——“用脊柱行拳”,是太極拳之所以能夠疏經脈、通氣血、養生祛病的根本所在。脊柱包括頸椎、胸椎、和腰椎,以下從人體的構成,脊柱的構成,腰胯的重要作用三方面做一敍述。


蔡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太極拳在整個運動過程中自始至終都貫串著“陰陽”和“虛實”,這在太極拳動作上表現為每個拳式都具有“開與合”、“圓與方”、“卷與放”、“虛與實”、“輕與沉”、“柔與剛”、“慢與快”,並在動作中有左右、上下、裏外、大小和進退等對立統一的獨特形式。這是構成太極拳的基本原則。


蔡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