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解注釋武禹襄 (下)     來源:·北郵人論壇 http://forum.byr.edu.cn·



15.【曲中求直,蓄而後發。收即是放,連而不斷。】
  楊澄甫曰:
曲中求直者,乃求直其性,非伸直手足之謂也,蓄而後發者,乃發由蓄生,有蓄而後有發,蓄得足而發得脆也。”   
  前兩句:如同太極之《亂環訣》,即講曲中求直之妙,將一環的弧線拉開,變成兩個相交直線,交點落在敵之後背,即可發人與無形。   
  後兩句:講的是太極的虛實觀,虛者實之,實者虛之,虛實相生。正如弧線上兩端,若功夫深湛,將弧練成環,則無虛無實,非虛非實,虛者收之,實者放之,繼而如滔滔江水連綿而不決斷。   
  楊澄甫有雲:
,為放收.,為收放。兩者互為表裏,如環之無端,此運動滔滔不絕之功也。蓄發勁,其發出之勁反斷,則勁方可越出身外,所謂後連者乃糸按勁,即褶迭之功用,先求能己之斷勁,而後可以連接他人之勁也。


16.【極柔軟,然後能極堅剛;能黏依,然後能靈活。】    
  前兩句:柔是蓄,剛為發。極柔軟,則無論敵之剛柔徐疾皆可如海納百川,蓄之納之。極堅剛,則是蓄勢之後的發放,需勤加練習發放法門,即:我順人背之一瞬,還敵之來勢於其虛空之處,正所謂避實就虛是也。故而無堅不摧。   
  這裏需注意:發放必須先聽之,沾之,粘之,而後分為兩種發放,一曰:柔放,一曰:剛發。
  柔放者:如同張弓射箭,我為弓,敵為箭。敵來我張弓,敵勢盡,我秩滿,放之,箭雖出,而力作用於箭之整體,未傷箭身。即不傷敵。   
  剛發者,即將勢與敵我直接觸點分離,勢回收快,而形回收慢,形未到而勢已成,形到滿秩,而勢已由我進攻之反方向極遠處彈回。   
  注意,剛發,必有一刻,對方感覺其勁力如同泥牛入海,突然無所倚靠,若用力疾猛,會導致頭暈目眩。但初學者力不完善,蓄勢不迅捷,必不能成,反容易犯丟頂之病,所以初學者不可輕易嘗試。   
  楊澄甫注:愈柔而內愈剛者,因內有棚勁之故也,有棚勁外而極柔軟,則裏面極堅剛矣。有如彈簧乃最柔之物,然其質剛為最堅剛也。”   
  後兩句這裏需要注明,在武禹襄的論述中為能黏依,然後能靈活。而在王宗嶽的論述中則是能呼吸,然後能靈活。”   
  前者強調黏依,是從制敵的角度出發,闡釋搭手能夠沾、粘、連、隨,方能有靈悟,活體用。
  後者強調呼吸,是從自身的角度出發,闡發呼吸能夠深、細、勻、長,始可通靈覺,活技法。


17.【漸至物來順應,是亦知止能得矣!   
此兩句:物來順應亦是舍己從人之意,強調太極就要不丟不頂。   
知止能得這句,於儒家經典《大學》: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這句頗有淵源。   
此處的並非停止,而是達到的目標和境界的涵義。   
此句是講:明確了目標和期許,才能有方向,才能最終學有所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蔡老師 的頭像
    蔡老師

    永年太極武禪(蔡記祥的部落格)

    蔡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