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特別注重腰部活動。經典著作中講得很多,如“腰為主宰”“腰為驅使”  源動腰脊轉股肱”  刻刻留心在腰問”等,都是說腰在太極拳運動中的重要性。但據觀察,不少練拳者,特別是初學者對此還不夠明確。有的立身不正,歪歪斜斜;有的不知松腰松胯;也有的只知旋臂而不知轉腰,動作顯得彆扭、僵硬。分析原因,主要是對腰部活動在太極拳運動中的地位、作用和基本要領認識不清所致。正是:練拳不練腰,終生藝難高。筆者願以自己的體會和淺識拙見,向拳友們討教。腰部運動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概括起來,主要有四點。


  1.腰部起著承上啟下、維持身體姿勢和傳導重力的中樞作用。它把上體和下肢兩部分緊密地結合為一個有機整體,也是比較集中地反映身法技巧的關鍵。它對帶動和調整全身動作的變化、重心的穩定以及推動勁力到達肢體各部分都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只要腰部一動,全身其他部位皆相適應,無有不動,形成上肢、下肢、軀幹完整協調的運動。上肢運轉要求轉腰旋脊,以腰帶臂,腰領手隨;下肢運轉要求以腰帶胯,以胯帶腿,以腿帶足。因此,套路中各個拳式正確手法和步法的變換,都必須依靠腰部不停地靈活運轉來完成。同時,腰部還能運丹田之氣到達四肢百骸,從而形成周身完整一氣。


  2.腰部起著蓄勢發勁作用。拳論日:  勁起於腳跟,主宰於腰,發于脊背,達於兩膀,形於手指。”又說:  掌、腕、肘和肩、背、腰、胯、膝、腳,上下九節勁,節節腰中發。”勁法中也強調,以縮腰、擰腰配合蓄勁,以舒腰、轉腰配合發勁。這既是太極拳的發勁特點,也是太極拳發勁時應遵循的一條規律。因此,太極拳八種勁法雖然都形於手、臂、肩、肘,但勁力源頭均發自腰部。例如擁勁,雖然“擁在兩臂”,但主要靠腰與意氣相配合發出的勁力棚架對方,並借機擊之。搌勁,雖然“搌在掌中”,但主要靠轉腰坐胯順勢將對方引至自己下盤一側,化解和防禦對方攻勢。擠勁,雖然“擠在手背”,但主要靠腰椎後弓之勁,手腳並進,合力向前擠擊。按勁,先師們明確指出了“按在腰攻”,靠腰勁帶動全身整勁,用雙手向前按擊對方。其他采、捌、肘、靠,也主要以腰腿勁為基礎,加上內氣的鼓蕩,以全身的彈性勁、爆發力,快速準確地將對方彈出。這都充分說明腰是勁力之源。只要腰力運用得當,就可使周身力量集中于一點,戰勝對方。例如野馬分鬃,不論左抱右分或右抱左分,腰部旋轉、腰部發出的力量都起主要作用。同時,按腰送肩還可放長兩臂,延長進攻距離,有利於擊打對方。


  3.虛實轉換全靠腰的活動。分虛實是太極拳的一大特點。而分清虛實主要靠腰部轉動的靈活、敏捷和松沉。以兩腿為例,腰部向左轉動,身體重心落在左腿,成為主要支撐體重的腿,左腿就為實;右腿只起輔助支撐作用,就為虛。反之,腰部向右轉動,身體重心落在右腿,成為主要支撐體重的腿,右腿就為實;左腿只起輔助支撐作用,就為虛。這樣,兩腿一虛一實地相互交替,自始至終伴隨著整個套路動作的進行。由於分清了虛實,用力就能做到主次分明,有張有弛;區別對待,就能進退輕靈、松活,圓轉自如;也便於以柔克剛,化解來力,身體基礎穩固,經常處於端正安舒狀態。


    4.有助於增進身體健康。腰部的左右旋轉,可以鬆弛腹肌,增加彈性;可以活動五臟六腑,內氣流暢,增強腎功能,刺激脊髓神經和植物神經;可以疏通經絡,調和帶脈,促進血液迴圈,加快新陳代謝;可以使腸胃得到自我按摩,消除腹內器官淤血,推動腸胃蠕動,促進消化,增進食欲。特別是對腰背病痛的防治更有明顯作用。


    二、太極拳運動對腰部的基本要求


    正確的腰部姿勢,我認為應是松活、正直、沉穩。拳論日:“腰如車輪。”  腰如纛。”前者言其松活,後者言其正直。松活就是松腰松胯,使腰部肌肉自然放鬆,提高腰部活動的靈活性。正直就是腰脊豎起、挺直,盡可能地減少腰彎,使腰弓的凹陷處舒直。  脊樑’’與尾閭保持正直。沉穩就是塌腰,腰胯微微下坐,使氣沉丹田,兩足有力,下盤穩固,柔中帶剛。顯示出沉實的內勁。上肢旋繞不飄浮、不搖晃。做到了上述這些,腰部姿勢就會自然正確,就可達到“身形腰頂”“支撐八面”“腹內松靜氣騰然’’的地步。如果腰部姿勢不正,尾閭也必不能中正,既不雅觀,且易為人所制。同時,神必不能貫頂,勁力也必然不能由腰脊而發,也做不到周身完整一氣,四肢定會顯得軟弱無力。正如先師們所說:  有不得機得勢處,其病必於腰腿求之。”因此,


歪斜、曲腰、扭臀等均在《內家拳十四禁忌》之列。科學地處理好五個問題


  要充分發揮腰部功能,必須科學地處理好五個問題。


  第一,加強腰部柔韌性鍛煉。這是基本功,也是練好太極拳的關鍵。主要方法有:


    1.前俯腰。兩腳並步站立,兩腿自然伸直。雙掌上舉,然後上體向前下俯。兩手貼著地面,年輕人還可以抱抱腿。


    2.後仰彎曲。上體儘量向後仰,使腰部後弓。彎曲角度大小,要因人而宜。


    3.左右側弓。兩腳開立。左側弓,左手插腰,右臂經頭頂弧形向左肩方向伸垂,腰部向左側屈弓;右側弓,右手插腰,左臂經頭頂弧形向右肩方向伸垂,腰部向右側屈弓。


  4.左右輪轉(也叫甩腰)。兩腳開立。兩臂同上伸直,然後腰胯微微向左旋轉,兩臂隨勢向左、向下、向右、向下翻轉繞圓,停於頭頂。再用同樣方法向右旋轉、繞圓。旋轉時兩臂儘量增大繞環幅度,但應自然,不可僵直。


  5.轉腰雲輪。兩腳開立,原地不動做左右雲手式數遍。


  6.左右擰腰轉體。兩腳並立,兩手插腰。腰胯向左後擰轉,力爭看見右腳跟;腰胯向右後擰轉,力爭看見左腳跟。不論向左擰轉或向右擰轉,均要求身正腰直,提頂吊襠,兩腳不得移動。


  上述六法,都是以腰部的髖關節為軸進行的。擺動了腰胯,增強了腰脊關節的潤滑,肌肉會更加柔韌,更有彈性,腰力也會大大提高。


  第二,上體一定要保持端正自然。虛領頂勁,含胸拔背,沉肩墜肘,脊柱挺直,不前俯後仰,不左右歪斜。演練中,一舉一動,無論前進後退,左轉右旋,上上下下,四肢動作如何,都要做到肩與胯合,頭頂、軀幹到尾椎始終保持在一條垂直線上。上體中正了,也就為腰部的中正創造了條件。否則,撐不直脊樑,也就挺不起腰杆。


  第三,腰部轉動幅度、腰力運用要適當。具體講,腰要圍繞身體縱軸線(從百會穴到會陰穴的上下一直線)轉動,轉動幅度以轉動輕靈自如、連貫圓活為宜,就像鐘擺一樣,既可以擺過去,又能夠擺回來,動作順遂流暢。同時,腰部是微動關節,由五個椎骨淺平面上下連接而成,轉動幅度過大,容易造成上下椎骨連接處脫臼(錯位)或損傷韌帶。這樣,不僅會出現四肢無力,不能技擊,也將直接影響身體健康。特別是一些老年朋友,肌肉逐漸萎縮,彈性降低,骨質疏鬆,關節韌帶發生退行性改變。因此,演練中一定要因人而宜,量力而行,不可勉強。


    第四,腰部轉動必須與胯部、肩部轉動相隨相合。腰、胯、肩三者有呼應連承關係。腰胯上下緊密相連,運動時常常互相牽動,腰圈、胯圈並走。肩與胯合是太極拳“外三合”要求之一。


肩部也應隨著腰、胯一齊轉動,使兩肩、兩胯與腰齊進齊退。這樣,上下一起轉動,自然靈活,重心穩定,也便於內勁通過腰軸的旋轉順利地到達四肢末端。注意切不可相互分離,單獨擰動(腰動而胯不動,或胯動而腰不動)。同時,還應與沉胯、斂臀、屈膝相結合。這樣,既有利於氣沉丹田,重心下降,上虛下實,更有利於保持腰部正確姿勢。


    第五,腳步大小、拳架高低要適中得體。腳步太大(俗稱老步)、太小對充分發揮腰部作用都不利。太小,則腰之轉動亦小,不利於塌腰、落胯和內氣下沉,不利於防禦和攻擊對方;太大,則進退收放不靈,容易被動失勢。拳架高低,主要看屈膝程度。屈膝程度淺,拳架就高;屈膝程度深,拳架就低。如太高,邁步就小,腰之轉動亦小;太低,則重心下陷,兩腿容易雙重,虛實不清,進退也就不能隨機應變。因此,演練中腳步必須開展,在此前提下,其大小應以不過前過後、迎送相當、上下左右轉動靈活為宜。一般以弓步時一腿屈弓、一腿自然伸直的姿勢為好。始終保持同一高度,不可忽起忽落,這樣就能塌腰落胯,轉動靈活,既有利於技擊,又有利於健身。


 


 本文來源於:http://www.cn-boxing.com/info/info_3957.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蔡老師 的頭像
    蔡老師

    永年太極武禪(蔡記祥的部落格)

    蔡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