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良晨先生是名滿京城的中醫專家,曾任北京中醫醫院內科主治醫師,現為國家藥品審評專家、戶國醫藥養生保健學會常務理事。
吉老年近八旬,依然精神矍鑠,每天孜孜不倦地坐堂門診、整理書稿,還為中醫學院帶研究生,每天的工作安排得滿滿的。雖然工作繁忙,可是吉老每天都要練習太極養生功三個小時。“太極拳是個寶。養生保健,我向人們首推太極拳。”吉老興致勃勃地對我說。
人們都知道 吉良晨 先生是個醫太精湛的老中醫,卻很少有人知道他還是一位太極拳高手。“我從7歲開始練習武術,一開始跟家裏人學習一些武術基本功,14歲跟悟真和尚和藍武貴兩位老前輩學習河南派形意拳,還學習過八卦掌。解放以後,大概是1952年,正式拜師崔毅士老先生,學習楊式太極拳。”吉良晨說他是完全按照傳統老規矩,遞大帖拜的師。跟 崔毅士 老師朝夕不輟習練太極拳十幾年,又結合自己家傳的中醫養生理論, 吉良晨 先生對太極養生理論和實踐,有著自己獨到的認識和體悟。
“練拳有三層功夫”
說起太極拳, 吉良晨 先生的話滔滔不絕。
“我從小就喜歡武術,練習過形意拳、八卦掌、太極拳,這三大拳種被人們稱作內家拳。通過這七十多年的練習,我感到練習中國武術有三個層次,也就是三層功夫。”
吉老認為,武術的第一層功夫是鍛煉筋、骨、皮,這是武術的外功。“武術的外功很重要,長期鍛煉能強健筋骨,但是要達到高深境界,必須要內外兼修,練習內功。這是武術的第二層功夫。”
外練筋骨皮,內練一口氣,使人體內氣充實,筋骨強壯,然後再研究自衛防身的技術,成為武術高手,這是很多人都在追求的。“但是,我認為,這還不是武術的最高境界。要達到武術的最高境界,就要溯本求源,探索太極理論,達到養生長壽的目的。這是武術的第三個層次。”吉老說。
吉良晨先生本人練習武術也是經歷了這三個層次。幼年時,受家庭影響,他練習武術是想學到防身自衛的技能。那時他苦練武術基本功,抻筋拔腿,磨練筋骨皮。青少年時期,他拜名師,學習形意、八卦、太極拳,內外兼修,修煉內功,特別是跟崔毅士老先生修煉楊式太極拳十七八年,深得太極內功精髓。他回憶說, 崔毅土 老師的推手功夫相當了得,他跟老師推手最多,挨打也最多。就這樣跌跌打打十幾年, 吉良晨 先生的太極推手功夫相當精湛。
隨著年齡的增長和太極拳技藝的提高, 吉良晨 先生對探求太極拳源流、探索練拳的目的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認為,太極拳源於道家思想,是道家的修煉功夫。《太極拳體用歌訣》中說:“詳推用意終何在?益壽延年不老春。”就闡明了太極拳的修煉目的。
“打拳不是為了爭勇鬥狠,是為了強身健體,益壽延年。”吉老說。現在,吉老每天都要修煉楊家太極功夫。楊家太極拳功夫有靜功和動功,靜功養氣,動功練氣,動靜結合,一陰一陽,陰陽互根,太極渾成,長期修煉,就能頤養天年。
“道家是以修命為第一要義的。佛家修心,儒家修身,道家修命。但是,三家都是性命雙修、身性雙修、心性雙修。太極拳來源於道家,練習太極拳,不僅要鍛煉身體,還要鍛煉身心,培養自己的道德修養。這是深層次的東西。練太極拳應該懂得這些,否則就是一介武夫。”吉老總結道。
“練拳的根本是鍛煉精、氣、神”
練習太極拳的目的是為了健康長壽,那麼如何達到這個目的呢?吉良晨先生指著牆壁上的條幅說:“我對太極拳的鍛煉和中醫的認識,歸納起來就是這三個字——精、氣、神。”
“精、氣、神這三寶對人體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化,都沒有離開過精氣神。不僅養生講精氣神,就是書法、繪畫、文學藝術、醫學等等都講精氣神。練習武術,修煉太極拳,更講究精氣神。練習太極拳的根本就是鍛煉精氣神。”吉老解釋說,人不是機器,是一個活生生的整體,有生命,有活力,有靈性,支持人體這個活生生的整體的動力,就是精氣神。道家養生的功夫是修煉精氣神,太極拳修煉的也是精氣神。“練拳的第一步是練精化氣,然後是練氣化神,接著是練神還虛。也就是還精補腦,補充大腦的不足——就是開發智力。從而達到強身健體、益壽延年的目的。”
說到養生長壽,吉老說:“養生的方式有食養、藥養、氣養。我更強調氣養。”因為藥養是有局限性的,一個人不可能天天吃補藥,而且是藥三分毒,長期吃補藥對身體也沒好處。食養對人體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但並不是吃得好,營養豐富,就能健康長壽。古代帝王飲食安逸,但長壽的不多。現代社會,人們的生活條件好了,但是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的患者卻增多了。所以,吉老認為更重要的是氣養。
“氣養分兩個方面。一是避免七情所傷。喜、怒、憂、思、悲、恐、驚,這七情會影響到人的情緒,長期處於某種緊張的心態中,就會影響身體健康。《三國演義》中的周瑜英年早亡,就是傷於七情。二是練氣,扶助正氣。要自我修持、自我鍛煉,自我平衡心態。這樣持之以恆地鍛煉,就能達到健康長壽的效果。氣養的方法我力推太極拳。”
吉老認為,練習太極拳要想達到強身健體、益壽延年的目的,就要會練,也就是要掌握正確的鍛煉方法。“運動就比不運動強。合理的運動,就比不合理的運動強。華佗說:‘動搖則穀氣得消,血脈流通,病不能生,譬猶戶樞,終不朽也。’這就說明了運動的重要性。但是,運動要合理,實踐證明,劇烈的運動,過量的運動,對人體健康有害無益。太極拳這種柔中有剛,剛中有柔,意氣相隨的運動,是任何運動都無法比擬的。太極拳,是根據陰陽二氣的轉化、平衡、消長創造起來的一項運動,它能通過自我導引行氣的形式,達到按摩臟腑、疏通經絡、活動關節的目的。練太極拳時,做到精神內守,恬淡虛無,就能使大腦排除雜念,使緊張的神經得到放鬆調節。這樣長期練習,就能使身心得到修煉。”
練習太極拳,除了要掌握正確的練習方法外,最重要的就是要持之以恆。“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是達不到鍛煉身體、益壽延年的效果的。”吉老說,現在他每天都要練功三個小時,既練習太極拳的動功,又練習靜功。
“我們的古人早在兩千多年前的《黃帝內經》中就總結出了養生的十二字訣:食飲有節、起居有常、勿妄作勞。妄,就是過分。現在我們許多科學家英年早逝,就是由於勞累過度,身體經常處於透支狀態,透支了生命。這是非常可惜的。”
“人的生命是最寶貴的。”吉老強調道。
“正氣存內,邪不可幹”
作為一名研究、從事中國傳統醫學七十年的老中醫, 吉良晨 先生認為,中醫養生治病理論和太極拳理論是完全吻合的。“我從事中醫研究和練習太極拳,這兩方面是互相促進的。我深有體會。”
2003年春夏之交肆虐一時的“非典”至今還讓人們心有餘悸。在治療“非典”中,中國的中醫中藥發揮了相當重要的作用。吉老說:“在中醫中藥治療‘非典’方面,廣東省中醫院做出了成績,效果非常好。中醫治療疾病,一個根本的理論是扶正祛邪,就是培養體內的正氣,所謂‘正氣記憶體,邪不可幹’。人體正氣充足,就有抵抗病邪的能力。反之,‘邪之有湊,其氣必虛’,人得病是由於正氣虛弱,病邪乘虛而入。從扶助正氣這方面看,太極拳鍛煉和中醫療病就聯繫在一起了。”
吉老解釋說,氣是人體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人的生命活動是由於氣的活動而維持的。人體的氣稱為真氣。《內經·靈樞》中說:“真氣者,所受於天,與穀氣並而充身者也。”說明真氣是秉受於先天,依賴於後天,此氣又稱為“精氣”“正氣”。“精氣”“正氣”是養人的氣,是生命的動力。人得病,首先是因為正氣虛弱,邪氣才能入侵。正氣和邪氣是矛盾的,不是正氣戰勝邪氣,就是邪氣戰勝正氣。人體正氣的強弱,是人戰勝疾病的決定因素。“所以,當年《光明日報》的一位元記者就‘非典’問題採訪我時,我就闡述了‘扶正祛邪’的觀點。”
怎樣強化自身的正氣呢?除了“食飲有節、起居有常、勿妄作勞”等保健方式外,最重要的是鍛煉身體,“養我浩然之氣”。太極拳運動就是最好的調養內氣的方法。“在‘非典’流行時,有一個有趣的現象,經常練習太極拳、身體健康的人,都沒有得‘非典’。這是由於他們體內的正氣充足,外邪很難侵入。”吉老說。
談到中醫與太極拳,吉老還闡述了對“亞健康”的看法:“亞健康就是不健康,就是身體有病患,只不過是用目前的醫療手段和儀器還檢查不出來。中醫療病講究‘治未病’,就是未雨綢繆,防患於未然。我們平時保養身體,練習太極拳,就是防患於未然。”
最後, 吉良晨 先生說,太極拳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貫穿其中的天人合一、陰陽平衡的觀念不僅對提高人們的身體健康有著巨大的作用,而且對促進社會文明建設、提高人們的道德水準,也有巨大的作用。
“現在中央提出了建設和諧社會的發展觀念,中國傳統的太極理論就主張和諧平衡。一陰一陽謂之道,太極陰陽理論就是人生、社會、宇宙的發展變化的大道。你看‘道’這個字,上面兩點就是陰陽,下面是個‘一’字,表示陰陽來源於一,統一於太極一體;再下面是個‘自’字,表示陰陽太極來源於自然;下面的‘走之’表示運動。所以,‘道’就是太極陰陽運動發展變化的規律。” 吉良晨 先生這樣解釋“道”,頗有新意。
“我還是那句話:太極養生,最根本的是修煉精氣神。正氣記憶體,邪不可幹。”
本文來源於:http://www.cn-boxing.com/info/info_2838.html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