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松腰的含義
腰椎及其韌帶,腰兩側肌肉等都放鬆,逐步改變腰部的自然彎曲狀態。達到站立時腰部伸直乃至後突;坐時腰部伸直乃至前塌,伸直時不要硬挺,而是上下牽拉,好似各脊椎骨輕輕重疊在一起,古謂"形如九曲珠",就指放鬆的脊椎而言。
二、松腰的簡單標誌
站立時腰能隨著呼吸自如地外凸和回縮。具體做法:自然站立,吸氣時,肚臍和命門同時往外凸,凸得越大越好,呼氣時還原。
三,松腰的意義
腰為腎之外府,腎中藏有元陰、元陽化生元氣,注於氣海以滋養全身。又腰為支撐人體的重要支柱。故練功家特別重視之。松腰可使腰部靈活。不僅要能轉平圈,而且要能轉立圈與混旋圈。這一方面可增強腎的功能,使人元氣充足,此即古人謂"命意源頭在腰隙"之意。另一方面,腰部放鬆可使氣血流通,從而保證主宰一身活動的職能,古人說"力發於足,主宰於腰,形於四肢",又說"力由脊發",腰部不能放鬆,是達不到此境界的。
"命意源頭在腰隙",這句話是《十三勢歌》的關鍵。腰隙是指腰椎之間的縫隙,即第二腰椎和第三腰椎之間的命門穴。命門前面,兩腎當中的“混元神室”是元氣發生的地方,是先天氣場的所在地。後天氣和先天氣在那兒混合變成人體生命的整體性的氣。在性命學說裏邊,性就是神意,命就是氣。"命意源頭在腰隙"是什麼意思呢?關鍵是這個"在"字。人的氣和神意的發源地在腰隙命門,練太極拳要從那兒發出意和氣。不是想到命門,而是意念和氣要從命門那兒出來,意識不是在腦子裏邊嗎,怎麼跑到那兒去了?那就得練。一開始先注意命門,把神、意、氣、形往命門集中,等集中好了,再從命門爆發到全身。老注意,注意得非常好了,意念就"在"那兒。命門相當於"一身備五弓"中脊柱那張弓的弓背,丹田氣通過脊柱這張弓和四肢連起來,從命門那兒牽動全身。這就是從整體練整體性。這也需要從松腰練起。
松腰時要把命門鬆開,讓它自己會前後動,還得會(配合腹部回縮)從那兒往裏收氣。小腸裏邊腸系膜那兒有很多屬於食物的氣,腹部往回一縮,就把後天的食物之氣和先天的混元神室的氣場混化成帶有全身的生命資訊的氣。松腰、氣斂入脊還包括把脊神經(感覺神經、運動神經)的功能都強化起來,使脊柱不僅會前後動,還會轉著動。所以松腰能真正起到強化周身氣的作用。
練太極拳要求腰為主宰,而普通太極拳練習者只會磨腰(腰像磨一樣轉圈)。要想主宰於腰,必須先把腰鬆開。松腰後,腰椎以至於脊椎可以逐節轉動。一開始練習腰為主宰,把肩、肘、腕放鬆後,腰一動,肢體跟著動。將胳膊抬起,身體轉,胳膊也跟著轉,身體回來,胳膊也 跟著回來,好像鞭子跟隨著鞭杆來回晃蕩。如果轉快點,身體停止轉動後,胳膊還會繼續走,最後再打個圈轉回來。以腰帶動形體就是這個意思。將來氣充起來後,身體一動,肢體就過來了。
松腰後,氣機變化非常快,身體素質也會迅速提高。不僅脊椎會鬆開,腰兩側的肌肉、兩個腰眼、腰椎和骶椎的連接部分也會鬆開,整個背部的肌肉、肌腱、韌帶也會像冰融化一樣鬆開。松腰後練太極拳不再是一般的活動活動筋骨,再揉手時,往外一出手,同時"嗯-"往回一縮,縮裹到腰上去,一到腰馬上轉到中上來,對方再使勁就會出去,他不使勁,你的手就回去了,他也就出去了。這就是引進落空。而且你能一眼看出別人練拳時能否和腰合上。有的能連上腰的外圈,連不到腰的中心點;有的連外圈都連不上。八段錦中有些關於頭部的功法,松腰後再練它就非常有意義。
腰部不能放鬆,弊病甚多:(1)腰部前塌(尤其體弱丹田氣不足者前塌更甚),一方面影響丹田蓄氣,另一方面阻滯背部河車運轉與氣機上升,輕則背部酸痛,背部呆滯、頭暈、眉間悶脹、腹滿、腹脹等,重則氣機走竄,甚至發展到不能自控(這是氣不能納入河車大路,而別出少陽、太陽之故。若能予以調整腰部身形與引氣歸經,則氣自順矣)。(2)影響命門火對水液的蒸騰,男人可出現遺精,白濁,甚至癃淋;女人則白帶增多,月經不調,小便頻數等。(3)練動功者(尤其往復轉身頻繁者),易使陰陽升降失衡,浮陽上騰於面,多呈滿面紅光而欠涵蓄,甚至中風半身不遂。欲解上述諸弊端,均需著意於松腰的練習。
本文來源於:http://www.cn-boxing.com/info/info_27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