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候走中架,少候走小架,澄甫走大架——傳統楊氏太極拳大、中、小架之說,由來已久。然而,楊氏太極拳在發展、衍變過程中形成的大中小三種拳架,何架在先,何架在後;三種架別有何區別與聯繫;大架緣何能普及、流行於海內外,中小架卻鮮被人知,以及當前國內楊氏小架傳人所練拳架差異、各具特色的原因…一直為太極拳愛好者所困惑。




     
楊澄甫的拳技得自其父楊健候,更多得自其長兄楊少候。民國初期楊澄甫在許禹生創辦的北平體育講習所、行健會任教時,出於教學的需要,對家傳太極拳套路進行了大幅度的改造,刪節了拳勢中的彈抖、震足,飛腿、掛樹以及圈中有圈、圈圈相套相扣、螺旋折疊的剛猛、高難、複雜動作,以圓形弧線取代式式必圈、多圈、“亂”圈,以松柔沉穩、舒緩開展的拳勢取代震足、飛腿、彈抖等剛烈發勁,從而使拳架變得沉穩舒展、松悅自然、身法中正、行雲流水、柔和緩慢,呼吸與動作配合而深、勻、細、長,故老少鹹宜,人皆可練、愛練…這在客觀上順應了武術發展潮流,推動了楊氏太極拳從單一拳學向醫療體育、強身健體、養生怡情、博擊防衛等多功能轉軌,為楊氏拳的推廣與普及作出了卓越的貢獻,後人鑒於改造後的拳架套路和學于其父、其兄拳勢形式上的差別,稱之謂楊式太極拳大架。




     
澄甫宗師對太極拳的革新是持續的、不間斷的,這從他不同時期的拳照差異得到證實.有四世門人生前曾問澄甫宗師:“師所練太極拳,何以越來越慢,姿勢亦有修正?”澄甫宗師笑曰:“太極拳術博大精深,學練、體用,皆無止境,拳姿每修正一次,拳速每放慢一回,對拳理的感知就加深一層,其妙無窮”;楊澄甫英年(193653歲)早逝,今人將其逝前所練拳勢,稱作楊式太極拳“定型架”;將其192946歲時在抗州所攝拳照,稱作楊式太極拳“定型拳照”。




     
楊露禪原練陳氏舊架、老架,到京師教拳,為了適應保健需要,逐漸改編了拳套動作,其子健候修改為中架,其孫澄甫又一再修訂定型為大架,以至人為命名的大架、小架、中架,老架、舊架、新架…種種架別雲遮霧掩,難辨廬山真貌。楊澄甫大架問世前楊拳並無大中小架人為之分,只有練架、用架功用之說。練架即慢架、功力架,用架即快架、技擊架,所謂慢練快用、文練武用也。




     楊氏拳鼻祖露禪拳勢,今人已無從知曉——僅有的資料表明:楊露禪的太極拳是練圓的拳,是練貴在進身沾連粘隨的拳,其特點是練時綿柔圓潤,呼吸自能深勻細長,用時輕捷神速,貴在近身沾粘,善用圓的技巧制人,因而能“震環宇”、“壓群英”,是一項極具特色、又極具殺傷力的優秀搏擊拳種。文獻資料中實實在在地道出了露禪拳技有練架、用架之別,練架“綿軟不剛”空松圓和、纏綿不斷,用架則“進退神速、虛實莫測、身似猿猴”。由此推論,楊露禪的拳術應該是一種典型的慢練快用、文練武用技術。




     露禪傳拳技於三子鳳候、班候、健候,“期望深督責嚴”,以至親子無法忍耐,故有“班候逃匿、健候尋死”軼聞…長子鳳候早卒,次子班候生性剛暴,三子健候性情溫和。性格決定愛好,故班候偏愛用架,健候嗜好練架。




     班候拳技得自其父楊露禪,更得自永年廣府同裡武禹襄。




     武禹襄,永年望族,文武兼修,先練洪拳,拳技精湛。道光13年(1883年)始同楊露禪學習得自陳長興的“綿拳”、“粘拳”,“得以瞭解露禪拳技概要”。咸豐2年(1852)探親河南舞陽得王宗嶽拳譜,繞道溫縣趙堡鎮訪陳清平,與其“研究(拳術)月餘,始得奧妙”。返裡後,以王宗嶽拳論為指導,專心鑽研拳技,將陳長興—楊露禪拳、陳清平拳、洪拳等多種拳術融會貫通,創新自成一家,成為武氏太極拳奠基人。




     露禪命班候從武禹襄讀書…禹襄觀察班候“讀書不甚聰敏,習拳極為領悟”。於是,露禪遂“請禹襄多課以拳技“,故班候技亦多得之禹襄。班候將露禪、禹襄技藝合二為一,遂成著名的班候拳架。班候膝下無子(筆者按:楊兆鵬為班候遺腹子,拳技學于堂兄楊澄甫),其侄楊少候(健候長子,名兆熊,字夢祥,號少候)性情與之相仿受其深愛,盡得其傳。




     少候少時得其祖露禪親教,又融其伯、其父拳技于一身,遂成少候架。少候架集楊、武氏拳技之大成,其勢輕靈奇巧,圈小勁堅,以腰為軸、開合相生,進步必跟,退步必撤,轉換神速…與其三弟澄甫改革後的拳架風格相徑庭,嘗言“習長手者,如鐘之長針,走大圈;習短手者,則為針之軸,無圈之形式,而有圈之妙用”,故後人稱其所練為楊氏太極拳小架,以示區別。




     健候拳技得其父露禪親傳,亦受其兄班候影響,性情所致,始終嗜好父傳練架,與其子少候(小)架、澄甫(大)架相比,顯得不偏不倚而守中庸之道,故後人稱之為楊氏太極拳中架。




     以上是楊氏太極拳大、中、小三種架別的來由。故拳界在談論楊氏祖傳太極拳技時,有“露禪闖天下,班候打天下,健候養天下”之說;在談論健候、少候、澄甫父子拳藝特點時,多有“少候走小架,健候走中架,澄甫走大架”,“大架開展,小架緊湊,中架守中”,“小架偏於技擊,中架偏於功力,大架偏於普及”,“小架難練,中架次之,大架易學”的評述。




     翟文章先生是河北永年承前啟後的一代太極拳技擊大師。他師承太極名宿楊兆林(字振遠,楊露禪之孫,鳳侯之子,因父早亡,功夫多為叔父班侯、健侯所傳),亦多受楊兆鵬(班侯之子,先兆林外出,後逝世於廣西)指點。翟文章先生的大弟子楊振河繼承楊式太極拳最為全面,是永年楊式太極拳最傑出的代表人物之一。




     翟文章先生、楊振河大師傳授的太極精功38式、108式楊式太極拳系列拳架是永年較為原始的傳統套路,拳架古樸、動作舒展大方、氣勢雄邁渾厚,間或有發力、跳躍、發聲,動作時而緩慢均勻,時而驚彈冷脆,較多地保留了早期楊派太極拳的技擊內容。近年來,這一支派的楊式太極拳得到了徐州人民的喜愛,在徐州市區及豐縣、睢寧等郊縣廣泛傳播。並通過徐州輻射到江蘇南通等地、中東阿聯酋等國家。這一切是與恩師孫傳龍先生的辛勤耕耘分不開的。




 




 本文來源於:http://www.cn-boxing.com/info/info_4335.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蔡老師 的頭像
    蔡老師

    永年太極武禪(蔡記祥的部落格)

    蔡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