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懸、中松、下沉
學習太極拳的要求很多,不過總結就是<上懸>、<中松>和<下沉>,只要把握這三個規矩,相信長期持續下來,自然就能領略到太極拳的奧妙處所在,希望大家都能早日登堂入室,共用太極拳的神妙之境!
<上懸>:就是頂頭懸、虛領頂勁,簡言之就是<收下顎>,真傳是:彷佛頭頂被向上輕拉著的狀態,而不是一般所誤解的「向下輕壓著」;其目的是使基底腦(腦下垂體)保持在最寬舒的狀態,有助人體內分泌系統的運作,另外可將脊椎骨輕輕提起,猶如人體這個布偶被手掌撐起般,不但有振奮精神的作用,亦可使身體不致因<松肩>和<下盤松沉>的作用而癱軟。
<中松>:就是肩膀以下的上半身儘量放鬆,亦即練拳時手臂的任何動作均要以意點放鬆肩,即使與人推手或生活、工作中亦不使肩膀突起,而且儘量不出拙力,長期下來才能使肩膀完成垂肩變化,衍生<氣沉丹田>的效用,進而衝開<夾脊關>,以致手臂的上提自然就有夾脊的感覺,倘再結合第三項的長期訓練要求,屆時自然就會形成<力由地起>的整勁效果。
<下沉>:就是動與動間(即變換重心時)都要以意點放<尾閭下沉>,長期下來自然就能<松腰胯>,而進入練內功的階段;亦即此時內氣才會逐漸下沉到腳底,進而與地氣結合,往下長根、往上長勁,這是整個身體的基柱(猶如吊車的支柱),下盤愈穩當,所能發揮的勁力自然就愈強。
習練太極拳是一段不斷換力的過程,上列三者的要求缺一不可,當然<好強好勝的心>是絕對不可有的,除非你不想進入其堂奧;如果你有心要練好太極拳,就要<學會吃虧>,並隨時保持一顆<謙卑的心>,否則太極拳的登堂入室是絕對與你無緣的。
二:以腰胯帶動四肢
1、手的動作其實只有四個,一是上提、二是下放、三是合掌變擠、四是雙手打開,而前提都是要以<意導松肩>來完成(如此手與身體才能形成連結),至於手要往左、往右或往後,完全要由腰的旋轉來主導帶動,兩手臂只是被動跟隨著,而腳的運作也是如此,甚至兩手腳的發勁也是由腰胯在主導操控。
2、要完成<腰胯帶動四肢>的訓練,學習初期就要遵守兩大原則:(1)確遵太極步法—往前,腳跟先點地;往後或側移,腳尖先點地;尤須注意要有兩個支撐點才能移動重心。(2)腳動手動,腳停手停--腳不動或腰不轉,手就不能自動,而腳或腰停止動作時,手就要自動停止,否則就是動手。
3、長期腰胯帶動四肢的訓練,應用時自然就不會出現亂動手的情事,而且所出的勁道就不會是個別的,而是全身整體的彈簧勁;另外,只要長期持之以恆的堅持練習,功夫就能練上身,屆時所謂的摺疊勁、螺旋勁或纏絲勁自然就能水到渠成,不必刻意去練或去求。
三:雙腳的虛實務必要分清
1、初學太極拳套路時,並無法做到<虛實分清>,不過觀念要有,也或許步幅會大些,不過隨著功力的增長,步幅就會逐漸縮小至與肩同寬,俾有助雙腳的虛實分清,及步伐移動的快速與靈活。
2、或許有些人會認為雙腳的虛實分清並不是那麽重要,四六步、三七步、二八步或一九步均可,而且雙腳步幅大些在表演或比賽時動作比較大器好看,進而有助胯骨的拉開;不過,倘能瞭解虛實分清的重要性---內氣較能由虛腳松沉到腳底,進而在虛腳轉變為實腳時,松沉到虛腳腳底的氣就會由湧泉穴發揮變能作用,將其轉變為勁往上長,這也就是<虛實分清>在太極拳佔有關鍵地位之原因。
3、然而,除了雙腳虛實分清可以將氣轉變為勁之外,另外<骨髓的密度>和<筋絡的松柔度>也是影響變能速率的兩大要素;因此,均衡的飲食、正常的作息、戒煙限酒和適度的運動等養生要求也是息息相關,亦即除了掌握正確的練拳法則之外,平時恪遵<養生之道>和<持之以恆的練習>才是能否成功的關鍵。
來源:http://home.cntaijiquan.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