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有些人在練太極拳時,時常會出現斷勁的現象,這是什麼原因呢?怎樣來解決這些問題呢?
分析一下,斷勁的原因主要有這樣幾個方面:
思想意識沒有把一套太極拳看成是一個整體,而是當成了一個一個單獨動作,這個動作完成了,再進行下一個動作,這就造成斷勁。
動作轉換時,不放鬆,尤其是各個關節部位在沒有鬆開的情況下,就急於變換下一個動作,也會出現明顯的斷勁。
動作不圓活,直出直入,棱角明顯。
所以,解決斷勁問題,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意念的問題
太極拳的一個套路儘管是由許多動作組成的,但是我們應當把它看成一個整體,也就等於是一個很長的動作。我的老師曾說過,太極拳的一個套路,就像一碗麵條,這碗麵條不是許多根,而是一根很長很長的麵條。我們也可以把它比喻成一輛汽車,只要汽車發動開始前進,中間不能出現停車再重新啟動的情況,只能是速度的調整,一直到達終點。練太極拳就是這樣,動作之間的變換,不要把它看成是一個動作完成了,再重新開始下一個動作,這樣想,就斷了,是思想意識斷了,動作也就出現了停頓。我們練拳應當是,把每一個動作的結束看成是下一個動作的開始,這樣就會不斷勁,有連綿不斷的感覺。
二、動作轉換問題
太極拳的動作,有前進,有後退,從下肢看,它的主要變化就是弓步與虛步的轉換,轉換中必須放鬆,才有可能不斷勁。比如:弓步完成,要後坐轉換成為虛步時,有些人是用前腿直接向後頂,而這時的後胯,是一種不放鬆的狀態,是頂著的,這樣做不但是斷勁,而且還會出現動作的起伏。正確的方法應當是在後坐之前,先把後腿的膝關節和髖關節鬆開再重心後移,這就不會出現斷勁的現象了。所以,不論是進步還是退步,或者是平行步,在虛實轉換中都需要先鬆開,再移動。
三、動作不要出現棱角
前面提到的是腿上的轉換變化,而太極拳的動作,除了腿上,在其他許多部位都有轉換變化的問題。比如:手上的動作,由前推變為後帶;野馬分鬃,手分開後,轉換為合抱;海底針變為閃通背中手的變化等等,都會出現方向的改變。如果不注意這些變換,都會產生棱角,也就出現了斷勁。解決這些斷勁的方法是避免直出直入,在方向需要改變時,加上一個折疊轉換,也就是沿著原有方向繼續延伸,然後用一個微小的圓弧轉接而成。如:摟膝拗步的轉換,前推的手不要隨著重心的後移而立即縮回,而是繼續前送,然後再松腕回帶,這個改變就可以克服斷勁現象,也就是老拳師們常說的欲前先後,欲左先右。這中間還要特別注意腰部的轉動。
太極拳界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勢斷勁不斷,勁斷神可接。”就是說動作的外形似乎完成了,但它的勁力還沒有完成,如摟膝拗步,前推的手似乎到位了,但勁力並沒有完成,不應當馬上縮回,如果馬上收回,勁力就斷了。又如:42式太極劍有崩劍的動作,崩劍時,手的動作停止了,但劍上的勁力還在延續,如果這時馬上收回,就斷勁了。許多發力的動作都是如此,如掩手肱捶,發力動作完成的瞬間,拳似乎停止了,但勁力沒有停止,還有一個勁力的延續。太極拳的許多動作都是這樣一種似停非停的狀態。
再看神的問題,練太極拳,神為主帥。許多老拳師,練拳神采奕奕,勢動神隨,隨著他的目光,你會感到即使他的外形不動,甚至勁力也停止,但他的神態猶存。所以,我們應當用心去體會,不但要把動作做得標準,而且,一定要用心練拳,神是始終如一的,要保證整套動作是完整的,精神飽滿的,全神貫注的,而猶豫彷徨,低頭、四處觀看,都是斷勁的表現,斷勁則不能體現太極拳的完美和諧。
本文來源於:http://www.cn-boxing.com/info/info_2698.html
留言列表